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有多少减持承诺值得期待?

(2008-07-07 09:10:37)
标签:

爱在中国行

证券

股票

小非

大股东

控股地位

深市

    如果说原先上市公司的减持承诺呈现出单打独斗的个性特征的话,那么,随着哈飞股份、洪都航空、中航地产、贵航股份、航天动力等五家航空航天系减持承诺的集体出台,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减持承诺又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今年以来的股市大幅下跌,显然亦有大小非无序抛售的一份“功劳”。股改之后,那些获得了流通权的大小非,一旦禁售期满,便可以上市流通了。去年6月17日三一重工的股改满一年,其大股东象征性地减持了一股股份,此后,大小非的抛售便接踵而来。

 

    统计数据显示,自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30日两年间,沪市上市公司因股改形成的限售股份解除限售共计678.41亿股,该部分股东实际减持172.77亿股,累计减持股份总交易金额为2908.59亿元。深市方面,从2006年8月第一笔解除限售至今年4月24日,深市主板解除限售股份共计193.86亿股,减持82.66亿股,累计成交金额1006.37亿元。如果再考虑到那些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进行曲线减持的股份,其金额显然不是个小数目,对市场资金面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

 

    大小非之所以被解读为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其实主要是大小非的抛售处于暗处,什么时候抛售市场不得而知。而且,随着更多的大小非纷纷解禁,其数量将越来越庞大。以深市为例,深市主板今年因股改产生的限售股解禁规模为225亿股,比去年增长53.06%,明后两年的解禁规模分别为412亿股和136亿股,2011年为149.8亿股。仅仅深市大小非就让市场不堪承受,更别说以大盘股为主的沪市市场了。

 

    深交所对主板的分析发现,作为产业投资人的“大非”倾向于持有股份,而作为财务投资人的“小非”以股权投资盈利为目的,基本上不打算长期持有,是减持的主要力量。事实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目前敢于承诺减持的都是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而那些小非却鲜有减持承诺出现。

 

    但是,目前市场所承受的压力,更多的来自于小非。大非一般为了保持控股地位,或者是对所处行业的前景看好,一般不轻易进行减持。相反,对于某些持股比例相对较轻,或者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大非来讲,随着股价的进一步下跌,估值更加合理,不排除存在增持的冲动。

 

    已发布减持承诺公告的上市公司不乏这几种:一是近期内本身无意减持,发个公告可以吸引市场的眼球,以增加市场的形象分;二是某些大股东为了确保控股地位,无法进行减持,否则就可能摔下“老大”的宝座;三是大股东出于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成长性着眼,为了牟取今后更大的利益而不减持;四是经过市场的大幅调整之后,股价已经跌得面目全非,达不到大股东的理想减持价位。

 

    应该肯定的是,无论上市公司大股东出于何种目的,自愿锁定的做法都是值得市场尊敬的,至少在诸多大小非的减持已让市场步入恐惧的特殊时刻更是如此。而且,在三一重工、有研硅股、黄山旅游、鼎立股份、中航精机以及此次的航空航天系五家上市公司纷纷承诺减持的示范下,相信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会加入到自愿锁定的队伍中来。但问题则在于,是否会有某些小非自愿锁定呢?

 

    如果说大小非是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的话,实际上主要指的是小非。对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国资委的相关限制措施,国资控股的大非要想减持,也必须经历相关程序,因此,国资大股东目前对市场不构成太大的威胁,令人担心的则是那些小非。

 

    只有小非也自愿锁定了,大小非对于市场的不确定性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还有多少减持承诺可以期待?实际上关键在于是否有小非愿意承诺减持。否则,即使证监会再发布一个“指导意见”,仍然无济于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