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一道选择题:你对A股市场的表现是否满意?相信95%以上的投资者都不会满意,只有那些目前还保持着空仓的投资者或许会选择另一种答案。
绝大多数投资者当然不会满意了。自去年10月份以来,短短的八个月时间,股指下跌最高时达到58%,市值缩水近18万亿。除了那些尚未流通的锁定股份仅仅只是帐面上的损失之外,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投资者损失的可是真金白银。前不久,央视的一份调查就显示,超过92%的投资者出现了亏损,只有不到4%的投资者盈利,事实上是满盘皆输了。
当市场都将股指下跌的矛头对准诸如美国次债危机、大小非抛售、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以及国内高通胀所面临着的严峻形势时,央行行长周小川的“政策缺陷或监管不足”实际上指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A股市场是“政策市”也好,还是投机市也好,本质上都是由于“政策缺陷”与“监管不足”导致的。
一份关于《中国证监会满意度调查》的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中国证监会在经历了16年的风风雨雨后最终被市场接受,尽管股指目前正处于调整的态势中。但是,亦有23%的被调查对象对其监管水平不太满意,47%的人选择非常不满意,比较满意的只有5%。而投资者最不满意的是证监会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有31%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太满意,47%的被调查者非常不满意,选择满意的人为零。
数据基本上可以说明问题,其一是监管者的监管水平与能力,其二是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其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我们喊了许多年,在监管层的相关文件或规章制度上也有条条框框出现,但是,为什么投资者仍然不满意呢?
笔者以为,关键在于市场中的不公平现象太多。也正是由于存在诸多的不公平,导致利益再分配的格局失衡,而有的甚至到了“明目张胆”的程度。
南航认沽的创设就是一例。这个由股改所衍生出来的权证,本应由股改的参与者以及其后的“击鼓传花”者来博弈。但是,由于券商创设的搅局,南航认沽反而成了券商的“盛宴”。尽管在该权证的“末日”来临之前相关券商纷纷回购注销,参与创设的券商同样赚得盆满钵满,中小投资者则遭遇了巨额的亏损。类似的例子实在太多,如新股发行中的“资金为王”制度、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制造泡沫与恶意砸盘的行为等,无不体现出中小投资者的弱势地位,也是其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根源。
“三公”原则作为证券市场的基石,必须得到维护,否则,任何表面化而没有实质内涵的“保护”都无法逃脱形式主义的桎梏。只有真正意义上消除了市场上的不公平,才是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最大保护,即使市场出现调整,即使股指产生了暴跌,那也是市场本身运行过程中的风险。
笔者以为,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性跨越,严惩市场中的违规行为,重逆市场的运行秩序与缔造公平的环境已是时不我待。作为监管者来讲,摆正自己的位置与角色定位,该出手时就出手,不仅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根本诉求。或许只有这样,监管者才会让投资者给出满意的评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