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该为股市暴跌负责?

(2008-07-07 09:05:10)
标签:

爱在中国行

财经

证券

非减

a股市场

新基金

股票

    2600点也被洞穿了。

 

    “3000点保卫战”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政策底”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威力,“市场底”也消于无形。自去年10月份的6124点以来,市场出现暴跌的走势,监管层除了出台规范大小非减持的《指导意见》与降低印花税之外,再也没有向市场注入“活力”,倒是以谈话的方式签发了几张“空头支票”。

 

    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收盘于2736.10点,也就意味着6月份沪指累计下跌了20.31%,此跌幅亦创下14年以来的最大月跌幅。在整个6月份,沪深市场两次上演了千股跌停的“奇观”,也进一步放大了投资者的亏损。A股市场也因之成就了亚洲表现最差股市的“美名”,而在去年,国内市场的牛气冲天曾一度引来惊羡的目光,没想到转眼之间,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从6124点到7月3日上午的2566点,沪指下跌了58%。基本赶上了发生金融危机的越南市场,也将次债危机发源地的美国市场远远地抛在后面,确实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本色。然而,这却是投资者财富不断缩水换来的。

 

    股市暴跌,是否该有人为之负责?谁又该为之负责?

 

    股市的涨跌其实很正常,这也是市场的魅力所在。但是,如果市场步入了非理性的状态,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显然都偏离了其中的轨道。毫无疑问,A股市场自股改之后的行情,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特征。

 

    特别是在去年更是如此。去年上半年曾经是低价股与题材股的天下,下半年则是蓝筹股与权重股在狂舞。低价股与题材股终于遭遇到“半夜鸡叫”的垂直打击,蓝筹股与权重股的大幅飙升,同样付出了代价。低价股与蓝筹股的“非理性繁荣”,其实早就为调整埋下了伏笔。而今年以来,暴跌几乎成为常态,亦即投资者的亏损也变成了常态。来自央视的一份调查显示,超过92%的投资者出现亏损。此事实亦打破了“七亏两平一盈”的铁律,也足以证明市场下跌的惨烈。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股指暴跌肯定是有原因的,那么,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去年9月份时监管层“主动”暂停了新基金的发行,也导致了股指其后的调整。事实上,即使证监会没有此举措,市场的调整也必然会产生,毕竟其时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太高了。只是,监管层的所作所为,留下了政策调控的烙印而已。

 

    调整发生后,逐渐影响到了投资者的信心,并且,随着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以及大小非的大量抛售,市场已有不堪承受之重。此时,暂停了几个月的新基金发行开闸了,众多新基金的鱼贯而出,并没有达到吸引资金的目的。相反,股指却是一波接一波地下跌,犹如掉线了的风筝,3500点、3000点、2800点、2600点,一个个整数关口被突破,实际上也是投资者的持股信心被“突破”了。

 

    整体而言,次债危机、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大小非抛售以及宏观面上出现的高通胀等都对市场的下跌“功”不可没,但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却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言的“政策缺陷”与“监管不足”。笔者以为,这才是暴跌的幕后黑手,才是投资者产生巨额亏损的根源。

 

    比如,大小非的减持本不可怕,只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没有过不去的坎。但是,当年启动股改时,着重点在于怎样早日完成股改,却丝毫没有预料到股改的后遗症会产生这么大的负面效应。目前市场认为成本极低甚至零成本的大小非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就像是市场中的“堰塞湖”,一日不“泄洪”,就一日如悬在市场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有规范大小非减持的《指导意见》,客观上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正是因为“政策缺陷”与“监管不足”,才有了市场的暴跌与非理性,才有了股指“过山车”的走势。到底谁该为暴跌负责,已经无须笔者来回答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