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基金受冷落不仅仅是市场疲软

(2008-06-03 07:00:17)
标签:

爱在中国行

股票

    与去年时的火爆相比,今年新基金的发行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去年股指的大幅飙升,事实上也为新基金的发行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一日售罄”并不鲜见,动辄百亿的规模常常在一日或者数日之内就募集完毕,即使是一些打开申购的老基金,也能得到基民们的青睐。其时新基金的火爆,主要得益于基金创造的财富效应。并且,这种火爆的场景,在投资于国内的新基金发行暂停之后,在基金系QDII产品上得到了延续,并且表现更为突出。

 

    然而,今年新基金的发行再也没有重现去年的辉煌。有资料显示,今年以来,新基金的发行节奏虽然明显加快,但是由于受股市疲软影响,新基金募资规模大幅下降,24只已完成募集基金仅募集727.7亿元。今年已结束募集的11只偏股型基金平均募集规模同比下降72.4%。其中,在已经募集结束且公布募集结果的24只基金中,11只偏股型基金共募集243.35亿元,平均募集规模为24.15亿元,均未达到募集的上限。此前更是出现某只新基金的发行份额只有可怜的2.48亿元,属于典型的“袖珍型”。而2007年共有31只偏股型基金成立,共募集2711.95亿元,平均募集规模为87.48亿元。

 

    毕竟此一时彼一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了。然而,如果认为新基金的发行仅仅是由于市场疲软因素的话,笔者以为此种观点无疑也是偏颇的。

 

    当然,新基金的发行毫无疑问受到了行情的影响,一个没有财富效应的基金产品,是无论如何也吸引不了基民的兴趣的。况且,基金的净值同样随着股指的下挫大幅缩水。没有哪位基民愿意将自己的血汗钱交给基金去“赌博”,那样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如果我们将眼光放远点,就应该能够看到,目前股市的疲软,实际上基金同样“功不可没”。去年当股指处于5000点之上,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高举高打,并将市场推入“三高”的境地。没有基金的“贡献”,今年调整的幅度与时间上的跨度或许会是另外一番景象。涨得越高,就会跌得越惨。正是由于基金的不理性,才为今年的大幅下跌埋下了伏笔,尽管其中也有诸如美国次债危机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基金都是代人理财的角色,以规模收取管理费的特性,决定了基金的利益取向。即使是净值大幅下降,基金公司同样是旱涝保收。今年一季度,基金亏损5600亿元,其实都是基民在损失,但基金公司的管理费照提不误。制度约束的形同虚设,导致基金利益输送等现象层出不穷。基金虽然高举价值投资的大旗,其实到底又有多少基金真的是在“价值投资”呢?

 

    及至今年的调整,基金扮演的却是砸盘者的角色。也就是说,基金并没有真正将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基金的代人理财,演绎成了蚀财。这样的基金,又如何能够取信于基民?今年4月份,整个证券投资基金就被基民赎回了1400亿,其中还包括了新发行基金的数据,事实上基民赎回基金的份额远远大于1400亿。

 

    如果基金真的维护基民的利益,就不应该自砸饭碗地进行砸盘。这不仅是对基金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而且,基金经理的“年轻化”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由于基金公司激励机制存在弊端,也由于明星基金经理出于个人目的纷纷出走,导致目前的基金经理队伍良莠不齐。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现任383名基金经理中有接近1/3的115人岗位从业经历不足1年。如此短的从业经历,却担当如此责任重大的岗位,基金公司或许是出于无奈的选择,但基金却无法完全放心,特别是在目前的市场背景下。

 

    笔者以为,作为证券投资基金,维护市场稳定是其第一要务,这也是监管层当初推出基金的初衷。而且,基金也要将持有人的利益置于重要的位置。基金只有创造出财富效应,才能吸引更多的基民加盟,受冷落的尴尬局面才会得到根本缓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