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不会有F1车手
(2012-04-16 20:40:22)
标签:
体育f1 |
8.5万名观众走进上海赛车场观看第九年的F1上海站,创纪录的人数震到了国际汽联主席、中国女婿让·托德。但中国F1的步伐真的就如同8万多名观众的步伐那样汹涌而不可阻挡吗?
不好意思,答案是否定的。发车前赛道上挤满了密密麻麻的工作人员,除了几十位举旗的宝贝以及那面代表主场的五星红旗,我看不到任何中国元素,连在车手花车巡游前在赛道上铺红地毯的,都是两个老外。8万5千名观众,和赛场上拍照的中国摄影师、领奖台上颁奖的中方嘉宾一样,只是这场盛会的旁观者而已。
中国在2009年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制造中心和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但F1赛场却没有中国的车队、中国的车手这样任何一个与中国汽车有关的元素。悲天悯人者又要问苍天:13亿人难道就挑不出一个会开F1的司机?
不好意思,答案依然是否定的。虽然说句笑话,你让舒马赫开开晚高峰的中国马路,水平说不定还比不上公交车司机,虽然我们的有照一族和私家车保有量与日俱增,但是看看那些不打转向灯就随意变道插队,看看“大龄剩女追尾必嫁”的车尾贴,你就知道,我们的汽车文化其实才刚刚起步。F1可不是土方车,你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很多人还不会自己换胎,你又怎么能奢求他们都能理解F1的进站换胎?
会不会有中国的F1车手,和人口基数没有任何关系。中国早就是最大的自行车王国,但是从奥运会的自行车赛场,到环法自行车赛,并没有产生一位来自中国的冠军。简单的两个轱辘都不行,何况那复杂的F1赛车?
会不会有中国的F1车手,和中国的汽车工业也没有关系。注意,我们只是全球的汽车工业制造中心,而不是设计和研发中心。而设计和研发恰恰是F1这项并不单纯的体育运动的核心部分。当很多中国汽车厂商追求的主要目标停留在山寨版的汽车前脸的时候,你知道,空气动力学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就算我们能够组装出无数量F1赛车,但那还是别人的玩意儿,不是我们自己的。
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好的车手。从李英健、董荷斌、江腾一、程丛夫到最新冒出的马青骅,有潜质的F1车手也不算少,我相信他们的水平肯定能驾驭F1赛车。也不是因为我们没有钱。我相信很多F1的车队、很多的汽车厂商都会看到他们背后巨大的中国市场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实际上,我们缺少的或者说是没有的,恰恰就是对F1的真正理解。比如简单的一条,很多F1车队几十年都未必能拿到一个积分,但依然愿意大把大把的巨资投入,而放到我们这个亚军就是失败者的氛围里,这又该被认为是人傻、钱多了吧。
F1不是卖车的车展,它是来烧钱的,不是来赚钱的。和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文化相比,一个中国车手能够带来的中国市场并不是F1各大车队首要考虑的问题。F1不是一项有人就能玩的运动,也不是一项有钱就能玩的运动,这项运动玩的,其实是核心技术和汽车文化,而这两项,我们都还没有真正的竞争力。所以,F1赛场上出现中国车手,我们又何必强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