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2021-11-06 20:46:57)
标签:

游记

图片

杂谈

分类: 神州
摩尼殿之北,有一道围墙分割南北。墙上有一道牌楼式门,出门则是一座高大的亭台式样的建筑。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牌楼门为单门,面阔一间,门上有横额,正面是“妙庄严城”,反面是“通津宝筏”,比喻佛法为普渡众生脱离生死苦海之宝船。门上为绿色琉璃瓦庑殿顶,檐下有漂亮的柱头与补间铺作,带斜栱,像四朵盛开的花朵。梁思成先生称这座牌楼门为“小珍品”,认为“无疑的是座很古的结构”,不过他在说到这座牌楼门的时候,用括弧注明“牌楼门于解放前毁掉”,现在看到的是1986年根据梁先生《正定调查纪略》中的文字记述及照片重建的。门两旁是延伸开去的红墙,天王殿是隆兴寺的大门,这个牌楼门可以算是隆兴寺的二门。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进得牌楼门,就是戒坛,这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亭台式建筑,面阔、进深均为三间。现存木结构部分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石坛为明代遗存。【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戒坛是佛教僧徒受戒时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在古代,规模较小的寺院没有资格设有戒坛,而隆兴寺自宋代奉敕扩建后,宋、元、明、清历代都由皇帝敕令重修,颇受重视,成为北方著名的佛教寺院,因此设有戒坛。隆兴寺戒坛是我国北方三大坛场之一,其余两处分别在北京戒台寺和五台山清凉寺。图为东南侧面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图为西南侧面【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顶部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脊兽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戒坛门额悬挂“金绳觉路”匾,原为乾隆手书,现今这块匾额为当地书法者所书,少了几分厚重。语出李白之《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金绳,佛教中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绳索,引申的意义为戒律或规矩。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坛内供奉明代弘治六年(1493年)铜铸的双面佛像。二佛像相背而坐,背身相连,面南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面北而坐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一般寺院的戒坛上多供奉释迦牟尼佛或其十大弟子之一的优婆离。因优婆离持戒第一,所以在戒坛上多供奉其形象。而隆兴寺戒坛上供奉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及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这在全国不多见。另外,这尊双面铜佛像具有明显的明朝中期宫廷造像风格,在民间极为罕见。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此为南面的阿弥陀佛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此为北面的药师佛【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戒坛之北,东西各有一阁,相对而立,其结构基本相同。西侧为转轮藏阁,东侧为慈氏阁。
转轮藏阁是典型的北宋时期二层楼阁式建筑,单檐歇山顶,坐西朝东,平面近似正方形,建筑手法保留着突出的宋代特点。始建于北宋,历代均有过不同程度的修葺。清代曾加腰檐,1954~1958年落架重修时取消,外观恢复宋代面貌。其梁架结构十分特殊,楼阁下层由于转轮藏的安置,柱网布局突破了常规,采用了移柱造的做法,而檐柱则采用了插柱造法,这在我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此外,巧妙地把高大的转轮安置在地面以下,一来烘托出转轮的高大,二来也充分运用了室内的空间。【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转轮藏阁为二层,下层安置了转轮藏。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1933年梁思成先生在考察此阁,测绘出精致的立面和平面图。【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阁内下层安置的木制转轮藏是一个能够转动的木质藏经阁,为宋代遗物。直径7米,整体分为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藏身平面呈八角形,每面三开间,角柱为八瓣梅花柱,平柱为下不及地的垂莲柱,雁翅板上雕刻有精美的卷草纹。这部转轮藏的结构重心仅着力于一点,即中心轴上。而这条10.8米长的八棱形木轴,上端被四根方木牢牢固定,下端则直接顶在了最下方的轴托之中。轴托里有一个铁球,铁球上端有八幅扁铁上穿到中心轴中,铁球下端被限于一个石臼之中,略留活动余量。这样,当人推动转轮藏,只需克服些微的摩擦力,就能使之转动起来,极为轻快方便。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据史料载,转轮藏系南朝梁善慧大士(497-569年)始创,缘因佛教中有推其旋转一周与诵读佛经同功之说。宋朝一共建有9座转轮藏,后来历朝历代皆有造立,但保存下来的实物极其少见。隆兴寺的宋代转轮藏则为现存实物中时代最早者,堪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转轮藏。另外,四川平武报恩寺华严殿和北京智化寺藏殿,各遗有明代转轮藏一,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和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大藏经阁各遗有清代转轮藏一。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梁先生考察发现,“藏是八角形,由八根内柱,八根外檐柱,和多数的横枋及斜木构成 。外观是重檐的亭子形,下檐八角形,上檐则是圆形的。八面每面做成三间形,但当心间二平柱下不及地,只是垂莲柱。经屉及下部装饰都已毁坏无遗,只余斗拱及骨架。“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转轮藏至今仍然可整体旋转,藏身中心为一根巨型立轴,整座轮藏的重量由轴之下部藏针承载。《营造法式》中称藏针为铁鹅台桶子,又名寿山福海,全用生铁铸成。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据梁思成先生考察,“在殿下层地板上,有径约7米的圆池,池中有生铁的轴托,上有极大的中心柱,做藏的转轴。”现在看来,圆池似乎没能完整保存。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弯梁的设计实可谓神来之笔,1933年梁先生来此考察,参观转轮藏阁后兴奋地赞赏道:“转轮藏的梁架结构,可以说是建筑中罕有的珍品。下层因前面两金柱之左右移动,迫出由下檐斗栱弯曲向上与承重梁衔接的弯梁。上层梁架因前后做法之不同,有大斜柱之应用,而大斜柱与下干槫下襻间相交接点,交待得清清楚楚,毫不勉强,在梁架用法中是最上乘。此外各梁柱间交接处所用的角替、襻间、驼峰等等,条理不紊,穿插紧凑,抑扬顿挫,适得其当,惟有听大乐队奏名曲,能得到同样的锐感。”下图黑色横梁即为弯梁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梁先生图解的弯梁妙用【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有网友在网上看见拍摄于1920年的老照片,那时候的隆兴寺转轮藏装饰比现在看到的要精美许多,外柱上有缠龙,柱间有勾栏,藏身内有经屉,藏座下有装饰板遮护,不知何时这些流传千年的木雕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只知道梁思成先生所见到的转轮藏,就已经是“只余斗拱和木架”,甚至还用上了“破烂”一词。好在檐下的垂莲柱间云龙纹浮雕的华板还在,座身底座外圈卷草纹的雁翅板还在,还是能够让我们看到其一部分的昔日辉煌。

阁内另陈列一通碑刻,碑额为"重修转藏阁记",碑文阴刻楷书字体秀丽,但未见相关介绍。从碑冠形制看,规格不高,仔细辨别,原来是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三月二十四日立的”重修大龙兴寺转轮藏记“碑,记述了真定府郡守佟彭年及地方官吏顺治十五年重修转轮藏阁与转轮藏事宜。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与转轮藏阁相对的慈氏阁,位居其东,坐东朝西,是一座二层建筑。该阁外观为单檐歇山顶,青瓦中心,绿琉璃瓦剪边,下层前出抱厦,上层出平座走廓。内部梁架结构采用减柱造法,简洁明朗,便于游人观瞻礼佛。檐柱采用永定柱造法,即底层半拱和平座半拱分别於地平立柱承托,平座柱和底柱相依并列,上层柱仍然插於平座斗拱上,檐柱采用的永定柱造法是我国现存宋代建筑中的孤例。。慈氏是梵语弥勒的意译,因此慈氏阁就是供奉弥勒的殿阁。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慈氏阁也是初建于宋代,元明清各代均有修缮,1958年进行了落架重修,今天所见即为重修后的结构与材料,但依然保存了宋代规制。梁思成先生1933年来此考察,记述了其所见的慈氏阁,“外表与转轮藏殿极相似,唯一不同处只在上檐的斗拱。下两层的斗拱与藏殿完全相同。上层外观亦似藏殿,但结构法却完全两样。慈式阁上檐斗拱,虽然也是单拱单抄双下昂,但是多一跳,所以多一层罗汉枋、多一跳拱。在正中线上的泥道拱(清式称正心瓜拱),却是重拱造,不似藏殿之用泥道单拱。”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阁内供高7.4米的弥勒菩萨,为北宋时期独木雕刻,其形制为佛教中正统弥勒造像。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曾预言56亿7000万年后,弥勒菩萨将下生人间接替释迦牟尼佛位,因而弥勒菩萨又称为“未来佛”。
梁思成先生考察记述,“殿内供弥勒立像,通上下二层,两侧有罗汉像。弥勒像座后有梯达上层。上层九间,周有回廊平座与藏殿同。正中一间则无地板,大佛像的头,由井中伸至二层楼板之上。”今天,俺等无法拾梯而上,已经无缘看到这些细节。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在二阁正中,原来还有一座韦陀殿,现在仅存遗址,仅以标记示之。
【京西五百里,厚重的正定,皇家范儿的大寺】三、隆兴寺牌楼门、戒坛、转轮藏阁、慈氏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