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弄清楚了,原来孔子是这样来的

标签:
金刚经解读文化赵明生孔子的由来 |
分类: 随笔 |
昨天有幸得到来自dai
一
至圣先师孔子,讳丘,字仲尼,本姓子氏,殷之苗裔也。
其祖系具体而为:
夏际:
昔黄帝有25子,得其姓者14人。玄嚣为其一,得姓己氏。其孙颛顼,其孙帝喾而承有天下,名为高辛氏。子契,因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命为司徒敷五教,封于商,赐姓子氏。其子昭明,后代代而立,是为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天乙伐夏而有天下,国号商,是为成汤。
商、周际:
商祚至帝乙,为殷商第30任君主,亦是商朝最后第二位君主。帝乙崩,少子帝辛(纣)立,后为周武王所灭。武王令管叔、蔡叔、霍叔三臣监视纣子武庚。后武庚与三叔共同叛乱,周公诛之。命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代殷后,奉其先祀,封于宋,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微子启即孔氏先世。
微子启封宋后,颇有德政。因长子早亡,故将王位传给弟仲思衍(又称微仲衍),微仲衍后世传子稽——子申——公共(湣公),湣公将君位传给其弟熙(炀公)。湣公的次子鲋祀不服,杀死叔父炀公,让其兄弗父何继位,弗父何不受,于是鲋祀自立,是为厉公。
厉公为感戴弗父何让位之恩,把栗(今河南夏邑县)分封给弗父何,并任宋国国卿。弗父何由此脱离了诸侯而变为公卿之家。从此,孔子先祖一系降为公卿。弗父何以下,世代均为宋卿。弗父何子周为宋父。其子胜,胜子正考父。正考父学识渊博,曾经整理、核定《商颂》十二篇,并先后辅佐过宋国的戴、武、宣三公。
正考父生孔父嘉。孔父嘉为孔子六世先祖,历任宋穆公、宋殇公两朝大司马,主持国政。
孔子的先祖从微子启到正考父,都以“子”为姓。自孔父嘉之后,开始以“孔”为姓,是为后世孔姓之始。
孔父嘉因拥立殇公有功,遭到戴公之孙司马华父督的嫉妒,便杀死了孔父嘉并夺其美艳之妻,后又弑殇公,迎公子冯回宋,立为庄公。
宋华督杀了孔父嘉后,将孔父嘉子木金父降为士。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为华氏所逼,奔鲁,为防大夫。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就是孔子父。自此,孔氏丧失了原有的社会地位,成为没落的贵族。
孔子前后际:
鲁国本为奄地(安宁之地),曾为商人旧都,盘庚迁都正是由此而至殷。武王克商后,周公被封于鲁。因要辅助幼小的成王,便令自己最喜欢的儿子伯禽替己就鲁为君,并嘱咐其一定把鲁国治理为全中国的道德模范地,还将周王朝保存的好多典籍文献运往鲁地。同时又把“殷民六族”也分封于鲁地,所以鲁地商人旧部较多。经过伯禽多年的治理,道德风尚实列诸侯之首。而孔子先世本就是宋人,宋承殷祀,故孔子的先世便也随商旧部而迁鲁。在鲁国,孔子有机会得以阅读大量的上古史籍文献。孔子在临去世前做了一个梦,梦醒后他曰:“丘也,殷人也。”
叔梁纥仕鲁,为陬邑大夫,有勇力,是当时鲁国著名的武士。叔梁纥先娶鲁施氏女,生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跛”之意)。按照当时礼制,身体残疾者无法参与祭祀,不能承香火,于是叔梁纥再求婚于颜氏。
颜氏(颜回及唐颜真卿之祖)有三女,其小曰徵(zhng)在。颜父问三女曰:“‘陬大夫虽父祖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今其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吾甚贪之。虽年长性严,不足为疑。三子孰能为之妻?’二女莫对。徵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以妻之。”
《史记·孔子世家》又载:“纥与颜氏女野合(因当时叔梁纥63岁,颜徵只18岁,不合礼仪之婚配)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x)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3岁丧父,17岁去母。19岁取宋人亓(qí)官氏为妻(亓官乃专门掌管笄礼的礼仪官,非姓氏。孔子66岁时,亓官氏离世),第二年生孔鲤,鲤生思,思著《中庸》,后世称为述圣。
二
孟姓
孟子的先祖亦为黄帝,传世为玄嚣——蟜极——帝喾——后稷……古公父——周文王……周公旦——鲁伯禽……鲁桓公……孟孙氏……孟激(孟子父)——孟子,孟轲,字子车,娶田氏。子孟仲子,宋政和三年(1113年)追封新泰伯。
鲁庆父也曾是孟子的先人,连杀两君,扰乱朝纲,为时人所垢。孟子是庆父第12代传人。至战国时期,鲁国的孟孙氏衰落,孟子先人便从鲁国迁徙到了邹国。到了邹国后,这一支还是不断的衰败,而清贫的生活却造就了伟大的孟子。
由此看,孟子是正宗的周王后人,亦是正宗的鲁君子孙,故而与从宋迁来的孔子有交集。
孔子是孟子曾曾(孟子前4代)祖父孟武伯(鲁国国相)的得意门生及孙女婿。孔子祖父伯夏与孟武伯为益友,亦为两姨兄弟。
孟子是孔子孙子子思的学生,晚孔子三辈,被后人称为亚圣。后代学者评论,说孔子雅,孟子烈,看看历代先祖表现,原因自明。
颜姓
周公的长子伯禽替父至鲁代理国政,后伯禽又把子孙中的一支分封在颜邑(山东邹县),后代常以封邑为姓,称颜姓。孔子最得意弟子颜回,本是鲁国贵族颜氏之后。颜氏家族到颜路、颜回父子时,仍保有祖传的贵族身份及颜路的鲁卿大夫头衔,所以,颜回也是典型的没落贵族,生活和孔子一样,很是艰难。
颜路是颜徵在的侄儿,如此一来,颜孔两家是近亲,依辈份算,孔子与颜路同辈,高于颜回。颜路也是孔子早期的学生。颜回13岁时,被父亲送到孔老师那里求学,学成后却不愿为官,甘心教授世人,一生清贫,后为一代复圣。
曾姓
曾氏也是黄帝、颛顼、鲧、禹之后,夏王少康的次子曲烈封为甑子爵,在甑建立鄫国(终地为山东临沂),曾姓自此发源。鄫国在春秋前567年被莒国灭。太子巫出奔鲁国南武城定居。其后代用“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曾子即其玄孙。
曾子是孔子的受钵弟子,也是孔子妹妺(同父异母)的儿子,即外甥。据载:孔子亲以《大学》授曾子,且临终时将其孙子思(孔鲤之遗孤)托付于曾参。其著《大学》《孝经》,被后世尊为宗圣。
故后世有“孔孟曾颜通天谱”一说。所谓“通天谱”是指孔、孟、曾、颜四家有相同的家谱,同一祖先,同出于天地。同时,这四家家谱所排的字辈,也完全一样。
这四姓为贵姓,在答别人问时,不须道“免贵”。
一圣享四配,共居至尊位。人间有正道,天地成沧海。
1.
2.
3.
4.
5.
遗传之德,奋斗之功,精魂之用,五方之助,强大之基缺一不可。而最为根本的是须有一个道德仁心,此核心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
(本文参考书籍:《孔子世家谱》《阙里文献考》及李冠云先生等有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