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的地名和文化再探(十、十一)

(2020-11-06 16:42:28)
标签:

山西地名文化

文化

赵明生

分类: 随笔
山西的地名和文化再探(十、十一)                             
                              华夏文明起源之宝地


   说到晋东南,不得不提一个令华夏民族万代子孙都感恩万分的天然宝地
——运城盐湖。南依苍翠高峻的中条山,北靠峨嵋鸣条岗,东连涑水瑶台,西接黄河古渡,形成于新生纪第四代的晋地盐池,由于山起海退,大量含盐类的矿物质汇集在这里,经过长期的沉淀蒸发,形成了一个面积达132平方公里的天然盐湖。

它被誉为——中国死海,可同闻名于世的以色列死海相媲美,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整个盐湖阡陌纵横,银岛万千,晶莹剔透,盐质上乘,最宜于食用。湖内银泊万顷,浩淼广阔,芦苇湿地环绕,水禽侯鸟族聚。对它的开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各朝各代都依借它而生存而发展,仅此地的盐税收入,能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盐湖里有盐池。凡生命要想活着,便不能没有盐食。得盐池者,得天下。故而,此地是当年黄帝大战蚩尤的战场,夸父逐日的起源地,女娲补天的炼石场,更是华夏儿女寸步不愿远离的生息之地。有盐,有水,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阳光,智慧的先祖,勤奋的民众,自然就成了华夏远祖最美最早的故乡。

运城盐池,是上天特别赐予华夏民族一处最为珍贵的无价大礼,任何优美的山川都无法替代。

舜帝用五弦琴吟出的千古绝唱《南风歌》,富豪猗顿借此起家,伯乐相马源于此地,宋代钞引法让宋朝崛起,唐王朝的强大不能没有它的功劳,它还引导出盛行了三百多年的赫赫晋商。

山西的地名和文化再探(十、十一)

这里的垣曲盆地,发现了世界上最早、距今4000多万年前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把人类起源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这里点燃了人类第一把文明的圣火,西侯渡遗址(芮城县风陵渡)挖掘出土的“烧骨”,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推到了180万年前。

黄帝的正妃嫘祖诞生于此,夏县西阴村曾有先蚕娘娘庙,庙内供有先蚕娘娘像。这里有中国最早的地坛——万荣县的后土祠。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的发现,表明这里是帝尧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这使距今4500年前后中国史前传说的尧舜禹时代由传说成为信史,中华5000年文明史由此而得到证实。

尧王在这里划分了九州,在这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体制,制定了华夏第一部法典《尧典》,创建了中国最早的教育制度——敬敷五教。大禹在此地治水,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兴修水利的先河。仓颉在此造字,开创了中国文字纪事的先河。后稷稼穑,神农氏教人种地,中国从此进入农耕时代……所有这些事情都发生在晋地,说中华文明的曙光出现在三晋大地,这决不是夸张。

这里还是华夏民族琴、诗、书、画、衣、食、住、行的重要发源地。舜帝在盐湖之畔,用五弦之琴,抚颂天地之仁德;《诗经》中的“唐风”“邶风”“魏风”如:《蟋蟀》《绸缪》《静女》《硕鼠》《伐檀》(此篇的主旨不是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而是表现人民劳动时的欢悦)等就在此地到处吟诵;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诞生于夏县;舜帝同父异母的妹妹敤(k)首发明了绘画,运城的舜帝陵有她的许多遗存;5000多年前,先民们在此开始养蚕缫丝,制衣而华;后稷在此教民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推广农业技术;在此地,傅说发明了版筑技术,奚仲发明了古代用车,风后发明了辩识方向的指南车,实现了先民由半穴居状态转移至地面住宿的时代性跨越。

…………

山西的地名和文化再探(十、十一)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曾经颇为感慨地说道:“两千年里,儒、佛、道三教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山西三教寺庙的分布情况,反映了三教历史活动的实况。考察山西省的寺庙文物,不仅仅限于它的艺术成就,有心人还可以从中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内在精神所在。”是的,先生看到了诸多寺庙与文物中的那个至为关键的精神,而它也正是文化的主魂,是当年创造这些文物的主人的心灵本性之体现。

晋地,是华夏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发源地,基本涵盖了华夏民族早期的所有智慧。

什么叫大乘气象?这就是。

山西的地名和文化再探(十、十一)

十一,孔孟儒学和大乘佛法

 

中华民族智慧的先祖在这里所创造的先进文化,包涵万物,囊括天地,服务众生,教化世代,时时走在时代的前列,经过无数代的繁衍而形成了任何一地域都无可取代之万千盛大气象。其正义之场能恢弘纵横,肆意汪洋,充沛天宇。从普通民众,到王权豪贵,从乡野肆井,到城邑庙堂,再到山河大川,草木风云,都是受其浸润,正气充盈,祥和平静,崇尚正义,追求光明。这就是中华万世不断之精魂,也是晋地千年文脉不绝之祥运。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千方再好,难调不信之人。”欲生于此地,长于彼时,成于诸事,须待必然机缘,得有一颗敬畏天地之心,朝着大道坚定不移前行之志。

《书·大禹谟》中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中”就是和天地万物相合之心、之本。放到具体事务上就是中庸,就是中道,就是大道至简,就是仁义礼智信。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诸子百家思想,创造出来的诗、书、礼、乐、射、御、数、术、农、名、阴阳、五行、兵法、天文、历法、地理等博大而精深之诸多实践,共同组成了一幅祥和自然蔚为大观之气象。

山西的地名和文化再探(十、十一)

其最根本的便是儒道两学的精神核要:发掘出生命本身具足的那个与天地同一之本性,此本性光明灿烂,纯真无瑕,和天地俱来,不需外在添加。它至朴至真,仁爱真善,无大无外,无小无内,是一不是二,它可以造化一切,改变一切。简言之,就是仁德或道性,自觉觉他,成人成己,无为无不为。

在达摩未来东土之前,两学之性早已深入人心,待融入了佛学慈悲之善念,空无之思想,直指心性,瞬间成就的修炼大法后,便形成了中华特有的三学合一之文化思想体系。积极入世的儒学重在关乎世间诸事,入世又出世的道学着重探究物理妙义,出世的佛学一心明悟天地本来,三学各有所长,相互交融,共同促进,最后殊途同归,所以,中华文化蔚为大观,千年不断,各方面成就层出不穷。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此“五叶”,还可以理解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天地之学。如果把此“五叶”总括起来评价,晋地,可谓是五花竞相绽放,一地独吐馨香。

此巨大无穷之运势,单凭民众的勤劳不行,只靠地理的优势也不成,想凭上苍的垂恩更不能,它必须是三者无间的配合,是心与灵的直接相通,是念与意的无形交汇,而且还得经过无限量的时间与空间的融洽,才可以慢慢达到水乳般的相一,天地间的同频共振。这里,名与实要相符,天与地要相应,人与事需同频,若有一处不合,便无法实现大乘之气象,引领整个人类之前行。

这就是华夏之所以成为华夏之根本所在。晋地,是五千多年文脉不断的龙根、气道,丹田里的关元之海。

山西的地名和文化再探(十、十一)

物有盛衰,势有强弱,阴阳交替,轮回不息。时至现代化的今天,因受近现代历史现状的影响,华夏不再能继续引领人类的前行,曾经辉煌百年的晋地也遇到了种种难以克服的困境,无论是经济、政治、教育、还是文化、艺术,均明显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但是,请相信一点,只要人心纯正,尊德向善,依顺地理优势,发掘本有的文化资源,按照天道行事,昔日的光辉一定还会重新放射出来。有永恒的太阳照耀,有无数列祖先宗的陪伴关照,只要不把几千年凝聚起来的精魂丢掉,宇宙之光一定会普照到三晋大地的每个角落。

英国大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仁德与慈悲是所有生命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情愫,具有最广泛的普世价值,能解决所有的矛盾与痛苦。天人相合是人类奋斗的最终目标。实现这一理想的方法与途径绝对不是高超的科技、繁荣的经济与强大的军事。

烦恼即菩提,灾难即道场。明白了这个哲理,也就清楚了儒释道三学的本质意义,也就通达了三晋的今天和明天。

山西的地名和文化再探(十、十一)

(全文完) 

 

2020.10.28于晋阳

 

山西的地名和文化再探(十、十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