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赵明生山西地名文化 |
分类: 随笔 |

八
天是依性而有的,地是顺势而走的,人是随缘而来的,名是理中显出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个本质,又各有其规律,相互制约,互为条件,这就是天人合一理论的高超与精妙之处。
天人合一理论博大精深,仅仅一些城市的名称和人体主要部位的对应就让我们头昏目眩,意识迷乱,且不说华夏广博之大地和浩瀚星辰全方面的对应与关联了,如五湖、四海和九州的关系,龙的传人的真实含义,各个朝代命名的原因,黄河的流向与弯曲的秘密,长江把整个国土一分为二的原由,北斗七星与北方中原七省的对照,人体五脏与五京的由来,秦岭阴阳分界线的划定,长城修筑时有关路线的勘测,河图、洛水因何而出,《易经》《道德经》《山海经》如何而成,众多的神话为何久传不息,为什么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一直没有中断……
《佛说灌顶经》中云:“阎浮界内有震旦国,我遣三圣在中化导,人民慈哀礼义具足,上下相率,无逆忤者。”相传,当年达摩大师西来,初到东土而赞叹道:“东土神州,好一派大乘气象。”
什么是大乘气象?乘者,可以载人前行之工具也,让人从此到彼的必需用具,后专指可以帮助众生命由痛苦之境抵达自由幸福之地的必须手段与方法,故又称为法船。法船大者为大乘,小者为小乘。气象者,天、地、人相互组合而成之气势,具体体现于社会各个方面的氛围或风尚。大人乘坐大法船,成就大事业,形成大气象,影响大天地,大天地再影响大人,往返循环,相反亦如是。这就是天人合一之关联。

道学、儒学与佛学等都是普度世人的真理性学说,其中各自有无数具体的方法与途径,佛讲八万四千法门,道曰头头是道,儒则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等。世人的心志不一,所遇机缘不同,所选择的方式也自然有别,最后的结果也大不相同。有的登上了可以承载三五之人的小游艇,其目的是百里之外的某一环境优美之岛屿,在那里独自享受;有的为了普天下民众的真正解脱,而选定了可以承载千万众生之巨型航母,目标是永恒而自由的天地之境。于是,人、思想、道德、社会、时代及山河地域等便都有了大乘与小乘之分。
人之大小乘在于他的精神,时代的大小乘在于它的气势,道德的大小乘在于它的境界,天地之大小乘在于它的边际。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天是一体的,绝对不可分离,这样才可形成大的气象之势,否则,任何气象都会消失。这是智者给我们的启示。
华夏气象之大乘,在于古圣先贤们任凭高超的智慧,选定了这块灵气十足的古老大地,并且依从上苍的指示,坚守自然之道体,光明之本性,带领着普天之民众,朝着天地最正道之方向前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培育出了万千心地纯正、品格高尚之生命,形成了一种和天地万物相合之良好社会风尚:心地至朴,行为端庄,礼仪规范,毅力坚定,执着不移地追求太阳般的光明与真理。
在自身不断前行的过程中,还渐渐影响着四周蒙昧落后的部落或民族。它就是独属于华夏文明之根的儒道之学,即老庄与孔孟之学。归朴无为,尊道守德,自然随顺,淡泊心志,仁义礼信,孝悌忠诚,一以贯之,中途少有改变。这是与天地根本紧紧相合之正气大象。它和佛学普度众生之真谛无有二致。故而,智慧如佛者,预知到多年之后,发源于自己故里的佛教会衰落,而远在东方的古老大地,会有大气之象形成,那里,恰好是佛学继续发扬广大的最佳道场。于是,智慧之佛者,便把目光投向了这块神秘、和祥之地。
历史也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佛的这一智见。经过二千多年的风雨吹打,曾经诞生佛学的古印度至今佛学反而凋零,走向世界各地的佛学不是散落不成体系,就是缩敛于小乘,独自修炼,要么转化为具有其他特征之地域学说,只有传入汉地的佛学真正继承了原始佛学之精髓,完整地保存了佛学之要,和本土流传甚广的道、儒之学等相融为一,而为全体成员欣然接受,大乘中再加大乘,成上上乘之万千气象。

九 三晋大地之文化气象
只有无为之心才可接纳万物,只有仁义之情方可成人成己,只有大乘之道才可容纳大乘之法,也才可创造出和大地一般救世度人之大乘法船,这就是华夏民族无比宽大的气度与卓越的智慧。而山西,又是这艘巨大法船中最大平台、最高塔台、最华美精致的成果展示台。
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在山西,五台山。它是唯一将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融于一身的传奇道场。
世界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在山西,应县木塔。它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世界最高悬的佛寺在山西,悬空寺。浑源县半壁上悬空而建,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世界最大的佛窟在山西,云岗石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被称为东方的罗马石雕。
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九龙壁在山西:大同九龙壁。中国“三大九龙壁”之一。
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在山西,平遥古城。它就是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世界上最大的铜像在山西:关公铜像。位于中国最大的武庙——解州关帝庙内。关公因德乃刚乃正乃忠乃义,由民而将而侯而帝而圣,是全国唯一的武圣。解州关帝庙被誉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神圣殿堂。
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在山西:蒙山大佛。位于太原市晋源区,论高度,世界第二大佛。
世界最高的砖塔在山西:汾阳砖塔。塔共十三层,高度为84.970米,向东倾斜1.82米,却屹立不倒。
世界最大的私家住宅:王家大院。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建成,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传统特色鲜明,礼法等级分明。
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在山西:壶口瀑布。它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的龙眼。
距今约三百万年的冰洞在山西:宁武冰洞。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位列全国一万多个洞穴中仅有的九个冰洞之首。

山西还有:五岳之北岳——恒山,天下第二山,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全国唯一集六朝建筑于一体的寺庙——龙门寺,位于平顺县石城镇源头村龙门山,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筑于一寺。中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庵院——天台庵,位于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坛形孤山上,是佛教宗派“天台宗”创立最早的庵院。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太原晋祠,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解州的关帝庙,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洪洞广胜寺飞虹古塔,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中国开办最早的票号——晋中平遥日昇昌票号。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东晋司州平阳郡(临汾)沙门法显。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故乡——并州太原。被儒、释、道三教均奉为祖师的三教之师——吕洞宾。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永乐宫,和北京的白云观、陕西户县的重阳宫并称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其壁画为中国古代人物画、单幅壁画中保存最大的作品,也是世界绘画史上罕见之巨制。山西,还是目前中国最早人类使用火的证据出土地:芮城县西侯度村西侯度遗址,是我国早期猿人阶段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之一,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大约180万年。
山西更是中国最早的文明诞生地之一:陶寺遗址。襄汾县陶寺村南,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之一,此地就是帝尧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国”。
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里出土的古朴凝重的青铜器、华美典雅的玉器和气势壮观的车马坑,是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最有力的科学证据之一。出土的玉器为西周等级最高的玉器。
龙城太原南郊金胜村出土的晋国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春秋时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的高级贵族墓葬。其出土的镬鼎,是春秋时期最大的鼎,鼎腹足可盛一肥牛。

太原出土的隋代的虞弘墓,是我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亚图像资料的墓葬。里面发现的史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反映中亚古国和东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丰富、最珍贵的实物资料。
山西晋中的常家庄园,是中国最大的庄园式建筑群,占地12余万平方米,也是规模最大的晋商大院。与之相配套的还有:皇城相府、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申家大院、吕家大院、师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孟门古镇、孔祥熙故居等众多的文化民居。
山西还有国内存量最大、分布最密集、品质最高的古堡:店头古堡、张壁古堡、灵石梁家堡、汾西师家沟、翼城西阎村、沁水柳家堡、沁水湘峪堡、阳城砥洎城、阳城黄城郭峪、泽州圣母玫瑰堂……将过往的岁月真实地印证在这块土地的沟沟谷谷。
山西还有天下五岳之一恒山,古称玄武山,其中倒马关、孟门关、杀虎关、风陵渡、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
有道教福地的五老峰运城境内的五老峰,据说当年五老授帝王“河图”“洛书”就在此。五老峰还是河洛文化早期的传播地和北方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
介休的绵山,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儒家忠义思想的升华处,也是集儒、佛、道、巫、神,人、君、臣、民、亲,草木、溪流、山川、天地、自然等万物精华于一体的圣山、灵山。
晋地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同时,山西人对天地神灵无比敬畏,故而也就成为了全国戏曲种类最丰富,戏庙、祭台等最多的省份。

这块神圣的土地,还诞生过三皇尧舜禹、一代圣师蒲伊、一代乐圣师旷、天下第一水神李冰、一代霸主晋文公、一代大儒荀况、一代忠臣程婴、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豫让、一代贤相蔺相如、一代明君汉文帝、一代驱寇将军霍去病、一代才妃班婕妤、四大美人貂蝉与杨贵妃、倾世俊男卫玠、经学大师裴松之、一代神僧昙鸾、一代女皇武则天、盛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名相狄仁杰、一代诗王白居易、一代大家柳宗元、一代才俊王勃、一代诗佛王维、七绝圣手王昌龄、千年门神尉迟恭、神威安邦薛仁贵、八仙之一张果老、一代史学大家司马光、一代名将狄青、三关忠烈杨家将、一代诗宗元好问、元曲四大家白朴、郑光祖、一代廉吏于成龙、一代帝师陈廷敬、一代名儒李毓秀、一代神医傅青主、一代河神栗毓美、一代学者徐继畲、安国保民的阎锡山、共和国北方唯一元帅徐向前、拨乱反正的领袖H.G.F
如果翻开《唐诗三百首》,细数一下作者,山西籍诗人居全国第一。如果编印一本古今武将名录,山西名将之数量定然位居前茅。新绛县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只四句20字,但展现出一幅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画面。他的另一首《凉州词》,短短28字,诗景恢弘广阔,壮观苍凉,诗风慷慨激昂,沉雄浑厚,技压群芳,盛唐气概由此而出。

晋地之城,座座宽厚坚固,以拒敌卫家;晋地之民,个个不屈不服,非战死不降。但晋人大都能认大体,顺大局。亦文亦武的晋人,静以文养,武以卫家,这是晋人高超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表现。
晋人自古不善于巧言,但往往一语中的。晋语是中国北方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方言之多居全国之首。方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越多,越是表明其文化博大,能千年传承不息。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戏曲摇篮”,戏曲种类居全国第一。戏曲的一大特征就是与神灵天地对话,晋人就是神灵的使者与友朋,男女老幼都可为之。
山西是岁时节日民俗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晋东南一带,二十四节气对照得丝毫不差,一年所有的节日过得地道而准时。晋南部地区是夏代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最早使用夏历的地区。守夏时,尊夏令,这是天地的安排,晋人最是服行顺从,不违天地之命,不逆华夏之宗。
向全国各地移民,数量山西第一,大槐树、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移往全国各地的晋人,都会把晋地丰厚之文化与正统之精神带入,影响了当地的民风民情,使得中原文明得以在各偏远之地流布扩散,茁壮成熟。这便是大乘宝法的大乘体现:化有形为无形,有意而为,无意得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