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真意悟寻-----月下独酌(其一李白)

(2019-01-31 11:48:26)
标签:

文化

赵明生

李白诗

分类: 随笔
古诗真意悟寻-----月下独酌(其一李白)


月下独酌(其一)

     【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感评】

世人皆知太白浪漫狂放,潇洒不羁,才情万丈,其诗文天然成趣,谓上取象屈子,行随谢客,下清新庾信,俊逸鲍照,殊不知,此皆源于毕生对道之倾慕,胸怀真性,身心与万物相合,山水现灵,众生有情,出世脱尘,方可气吐锦绣,笔下成诗,随口为章,成就诗仙之名。

纵观太白之诗,无论是送别馈赠,独抒己怀,或与友人书,和知己作,抑或应酬而为,揽胜名山,独思他乡,长句短歌,古风词赋,总不离老庄斑驳身影,不由间便有清远弥淡之味溢出。若离道而品其诗文,鉴其风情,种种道味便寡淡许多,境界亦降落千丈。子美对此亦仰慕万分,因其终身为典型儒者,故而于境界之开拓,大气之磅礴,想象之奇瑰,终无法与之比肩。仙人虽谪世,神气终不散。此为诗仙独立傲世,别越他人之根本。

自古道,观诗如观人。反之亦然,有其人才有其诗。人如何,诗即如何,人品决定诗品,心境影响诗境。心中有道,身则道境,眼耳鼻舌身意,便皆有道来。道本达天下,诗亦传其性。由此而再观太白之历程与诗文,其浪漫诗风之根由,一目了然。

古诗真意悟寻-----月下独酌(其一李白)

白籍贯陇西,西域生人。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后入蜀定居,“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结佛道缘,号青莲居士时去戴天山寻道谈论,又于岷山与东岩子隐者居,潜心修悟,有通鸟情一奇传世。适得纵横家赵蕤之《长短经》而不释,昼夜修习不辍。

稍长,客任城,与孔巢父、裴政、张叔明辈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野”。视鲁仲连为范,不受爵禄,飘然引退。州举有道,不应。曾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半隐半耕半读。后旅篙山,友丹丘,恋其所在,逐有隐居之意。

中期,玄宗狩猎,白献《大猎赋》,宣讲道教玄理。入京,晤玉真公主,相谈有缘,献诗,祝其入道成仙。旋入紫极宫见道人贺知章,被惊称为谪仙人。终朝见天子,玄宗降辇步迎。后出宫入东京,遇子美、高适,适梁宋,同访道求仙炼丹。幸于齐州紫极宫由道士高如贵授道箓,入仙列。

安史乱起,白于宣城、庐山隐。为寻道家真谛,每住峨眉,与士深修。间入永王幕府,罪谪夜郎。晚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处辞世。

纵观太白一生,“十五岁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或遇名山,或探道宫,访老君,入太华,游剑阁,拜乾元,登峨眉,旅吴越,天姥,拟古风,拓长歌,以李聃后裔自居,“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然坎坷多厄,仕途浅短,却人生豪迈,纵横天下,诗出群俊。虽号侠、酒、诗、儒、官、名、友、纵横相杂不离,唯有道与仕令其所向,终生不悔,而宦却毕生不能,故无限感慨,尽在其中。二者相较,道则每每居于上风。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此述自古家传之道风;“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此是步入道家仙境之景;“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此为尽节成功后,心往之归宿;“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此乃官道合一之愿盼;“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此愿仙列之高端;“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此谓求道不遇之失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如九天惊雷,恢弘气势,惊叹世间凡生;“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此又似红尘远逝,霞天幽寂,物我合一,亘古幽情久远弥散。

更有《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直言隐居之情怀;《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居》,长叙与同道元丹丘之情谊及情趣;《峨眉山月歌》,借景驰骋,自由跨度,道情绵绵;《梦游天姥吟留别》,更以虚虚实实之笔,详述登仙山之态,遇仙人之感;《临终歌》则为临终而别,再泣道行不立之落意。

天下宫阙、人间百态、官场污秽、家国前程,咫尺同修、他方亲朋、目里花木,山川、河谷、明月、长风、侠剑、美酒,僧道、僚吏、美姬、王公、草民诸事众物,太白皆可率性而来,纵横而去,取舍自如,幻化成趣,巧纳入诗,若非承老庄、列御寇之仙风,何能得此神力?魏颢曰:“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此言非虚。

道者,通达天地,莅临天下,清高自傲,气吐万里,和合天地,取之诸物,顺其自然,无为而为。真为道者则淡泊名利,轻财重义,远避红尘,功成名遂,身退自适。化于文则浪漫风逸,情弥凡尘,奇诡绝妙,自然清新。若为诗,则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意境奇妙,开阖大气,纵横有机。读之若清莲香溢,品之如烟霞出岫。太白,真乃千古一神人也。

知此,再读《月下独酌》,则可知诗人凡心之苦与遣苦之出世道法。

夫苦苦求仕之太白,朝为天子臣,暮成穷野民,长安顿然失意,此时月夜花明,把酒独酌,冷落之至。然有明月便有天地,有天地自有托寄。月下太白,孤而不独,独而不愁,酒以解忧,三人成众,歌以载情。欲取官名,则需同流合污;将守自我,则弃世俗,凡圣本非一,吾自何处求?苦也,闷也?月知乎,否知耶?心旌零乱,徘徊四顾。

古诗真意悟寻-----月下独酌(其一李白)

然,一切皆为幻象,种种俗情只唯识系生。仙人心念一转,怀旷消扰,以影为伴,邀月成朋,借景及春,畅游天庭,欢情间至,歌舞纵横。怀才不适,自古亦然,何为纠缠不离?有仙朋相期,有云汉可归,有美酒对酌,纵万里风尘,转瞬且翩翩而去。有此乐境而欢,又何必独怜无官宦之恨?

一分为三,合三成一,无中生有,有若为无。与空晤语,想象奇妙,诗意清新,虚幻与现实结合,孤独和乐观相容,朦胧中现光明,交织里蕴真情,诗脉绵绵而来,情思浓浓不绝,波澜起伏又纯乎天籁,这便是诗仙真实道性之所在,非拟议所能学。世人却视其为封建糟粕,消极虚无,宗教迷信而斥之鄙之,实是可叹。

道性心起,天地便宽;道味化诗,诗情更醇。此亦为真义,不可不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