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恶没啦,善在哪?

(2016-05-16 20:53:24)
标签:

功德与福德

讲座

静坐

中华传统文化赵明生

分类: 小札
恶没啦,善在哪?恶没啦,善在哪?

                                 恶没啦,善在哪?

昨天下午,在讲《道德经》时,曾经的一位学生提出这么一个问题:道家讲对立与统一,具体修道时,又要求去恶存善,那么,当我们把恶去掉时,作为恶的对立面的善也不复存在,如此一来,它符合道家理论吗?我们的修炼还有意义吗?

是的,按辩证法的理论,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相互转化,不断发展。用此理回照上面的问题,一个矛盾便出现了。答案是什么?

首先需明白几个观点,一,道家的阴阳哲学理论,准确地讲,应该是统一对立观,这样讲更圆融与合理,而不应该是对立统一,虽然这两个概念相差不大,重点却不一样,所揭示的事物的前后顺序及发展变化也有不同。二,阴阳是相互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的,无阴便无阳。三,道支配下的万物是永远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每一次的变化有时看似同一轨迹,实则和上次的情形有大的不同。四,道家的阴阳哲学不仅是于某一维层的哲学观,而是站在至高角度提出的,适用于宇宙各界、各维层间的转化。明白了以上道理,这个问题的回答便很是简单。

万物都是从最为原始的那个道中诞生的,道是无阴无阳,无善无恶的,由道而生出阴阳两物,两物又滋生出善恶,善恶是统一于一事物中,且又相互对立的。对立的双方存在种种矛盾,它们不时地进行斗争或调和,这便促进了事物的发展与变化。善恶自然也遵循着这一规则。人在存善去恶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的品格与境界,由低到高可大致分为恶人、好坏人、好人、贤人、圣人、神人、真人。越往后,善的成分越大,恶的成份越少,当到了最后的真人时,他也就达到了与道合一,也就再无一丝的恶了。这时的生命便回归于天然之道的崇高境界。对这样的生命,我们就只好再给他起个名:道或佛。

回到上面的问题,这也就告诉我们,统一之下的对立在人身上的体现便是:最为原始的生命本来是无善无恶的,到后来,人的经历不同,认识有异,行为有别,便出现了不同的善恶,不同的人进行着不同的修炼,善恶便也发生了种种变化,当把所有的恶去除干净时,这个人便不再是人,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了光明纯洁,无一丝私念的佛菩萨,原先普通人身上的那部分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远远超越了凡生之善。即恶没有了,原来的善也随之而转化为更纯洁,更伟大的善。原来的那个人也不存在了(不是指死亡,而是指生命本真的改变),成了世界的一尊佛菩萨。这就是孔孟所说的从以仁为本出发,最后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理想社会。

佛道所要求的修炼,其目的就是让天下所有众生都成为佛菩萨、至人、真人。当然,成为佛菩萨,也有统一和对立。统一便是佛道与天地万物的合一;对立,就是与三界众魔鬼的对立。佛也度魔,至人也可以还会变为魔,这就是统一对立哲学的辩证体现。

水中的所有杂质都没有了,水去了哪里?水转化为另一种高纯质量的水,进入另一个更高维层;黄金真的达到了百分之百,这种金子就不再是人间的黄金,而成了另一世界的另一种物质。有人会说,这不可能,世界上就没有百分之百的黄金,同样的,也不存在没有一丝恶念的人。其实是有的,只是数量不多罢了。如释迦牟尼便是,老子便是。

阴阳哲学观是从三界的角度看待问题,而非仅仅局限于人世间。这就是佛道之学的伟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