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梧桐夜话——功德与福德

(2016-05-12 21:24:48)
标签:

中华传统文化赵明生

讲座

功德与福德

分类: 小札

 

梧桐夜话——功德与福德

                              梧桐夜话——功德与福德

于梧桐书院静坐完毕,众道友围坐一起,谈起功德无量一词,便自然引出福德一事。于是,便成下列短文。

先说一著名的公案,即梁武帝对话达摩。问:“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即我们凡眼中具有无上善行的大量修造寺院、庙一事,原来并无一份功德。原因何在?对此,历来诸家解释纷纭,且让我们来看看《六祖坛经》里六祖大师的解答:“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从中看,这位对佛十分虔诚的皇帝没有一点功德的原因有:一,心邪,不知正法;二,有求之欲;三,不知功德在哪里。

那么,什么是功德?

    汉语的伟大之一是因为它包含着世间无上的智慧,透过有关“功”字的本质意义,我们可进一步认清功德的内含。简言之,“功”是真心所达到之境界,“功劳”就是修真心过程中付出的辛苦。“功不可没”是指在功德不会消失,“功德无量”是说修真心时表现出来的能量是无法衡量的,“功成名就”是指真心找到了,对有关事物“名(本质)”的探究也就到位了。“福”则是衣食无忧,福德便是人世的种种物质待遇和享受,它与那颗真心无关。

    宇宙间有一个运行法则,就是平衡,也叫能量守衡。这边雨多了,那边雨就少;你得的多了,别人便会减少;同理,这一生你付出的多了,下一世就会回复过来;你接近天地多少,天地便会靠近你多少。求功德便是接近真心时的努力所获得的报答,求福德就是你为获取名利而付出心血时得到的报酬。二者不是一码事。

具体到修炼上,还是来看六祖的回答吧:“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於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宝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其理,非我祖师有过。”概括一下,是为:每一念都不离本心,以法心而修为,在内不动真如,在外无挂,无染乱,无分别,修此功夫者是为真功德。相反,布施供养,有所求,是为福德。

再说得透彻点,就是一念修心,正真行为积下的是功德;以名利之心布施他人,供养佛道等换取的为福德。

结合具体生活来说,修功德有三大类,一是如净心打坐,那是真正的修心,正心,坐一分钟便有一分钟的功德;二是带着一颗无欲之心敬供佛道,以佛道为准则,对照修炼提高自心;三是,用无分别心进行法布施。此三者,真为功德无量。而如拿一定的钱财供养佛道,修建寺院庙宇,乐施好善,扶贫救困,造桥铺路,或想受到世人的称赞,或立碑留名者,是为积累福德。

二者的区别是:功德是永恒的,永远属于你自己,谁人也拿不去,与父母兄弟都无关,任何灾难也无法消除,累世累劫都伴随你而行,它能让你增加智慧,即培养你的慧根,让你的灵性更显耀、更伟大、更光明灿烂,帮助你提升品格与境界,最后功德圆满。而福德是一时的,会随着你的业力而消减,直至受用完毕。它与父母亲人有一定关联,相互有大的影响,即父母的福德儿孙可借用,儿孙的福德父母也可享受。所谓母凭子贵,妇凭夫贵是也。但,我们不能据此就说修功德是自私,修福德是无私。恰恰相反,功德只有在无私的情况下才可修得,而福德是在有私的情况下获得。

功德与福德二者并非对立,而是有其必然的关联。可同修,可分开修。如出家人,重在修功德,而轻视福德,故他们不求人世那些名利与富贵,一心平静修本性。而世人则重在修福德,不出家,只在日常生活中做善事,行善为,求得家庭平安,生活幸福,事业通达。还有聪明者,想功德与福德俱得,即福慧双修。隐于闹市,既修本真,也行善为,这样的收效更大,一方面可为自己增加智慧,另一方面又为家人积福报。当然,这种修为也更为困难,稍有不慎,便是功德尽弃,一无所成。有的甚至还会罪上加罪。知法犯法,罪加一等。虽是出家人,却利用出家的便利,借助佛道之名去求个人之利,其罪无可饶恕,“地狱门前僧道多”是也。凡心往往难敌圣心呀!

在修功德与福德时,功过是不能抵消的。二者实施是的分划管理,即收支两条线。功是功,过是过,各有所报,丝毫不会混乱。这是天地的法则,谁也无法改变。比如,一位医生,一方面长年兢兢业业救死扶伤,另一方面又不断收红包,多开药,或用假药。他的辛勤付出,可以延长其寿命,由本来的八十岁延长到九十岁,但因他良心的减损而得到病痛的回报,在进入九十岁时,会有相应的疾病却无法医治。

世界上最数两种职业修德容易了。一是老师,培养的是人的慧命,修的是功德。一是医生,减除的是他人身体的痛苦,修的是福德。但前提必须给学生传授的是天地正道之理,修炼本心之法,而非考试求功名之术。当医生的也应报着一颗真正善良之心去解除他人的痛苦,不能昧了良心,去求钱求利求名。否则,遭受到的报应也更加强大。另外,公众名人、社会名流等影响大的人物修这二德也容易,因为他们拥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产生的效果远比凡人强大,同时,得到与失去的福报也快且大。

功德带动福德比较容易,福德影响功德较难;功德看不到,福德能看到;认识到功德无量的人少,知道福德功用的人多;功德能让人彻底解脱,获得永生;福德能让人在此生获得人间的幸福;凡生有了较为宽裕的财钱名利之福德,再去专心修功德比较容易,而智者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便放下福德全力去修功德;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公正包容,福利社会大众,以此可培植深厚的福德。按儒学走,正合此意。开悟明心,远离贪瞋痴,精修定力正受,以平等心、清净心行布施大众,传播解脱生死大道,可积无上功德。照佛道行,切合此义。

精修戒、定、慧三无漏学,精心打坐是修定,由定发慧,定慧均等,圆融不二,有利便回向众生,无私传道是真布施,功德无量是也。

整日拜佛求神,给寺院捐钱,以此来要官求名得利,不但福德修不好,幸福快乐没有,还会误入魔道,招来无尽的苦痛。

由此看,自私心重,斤斤计较,不想吃亏,不愿付出者便什么也得不到。也乐于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但一有功劳便夸耀,一有福份就享受者,最后得到的其实并不很多。真正获得无上利益者,还是那类一心平等,真诚净洁,精进不怠,修炼自我的人。这种人才可达到圆满的智慧境界。

 

梧桐夜话——功德与福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