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汤和孝道

标签:
文化孝道老汤赵明生传统文 |
分类: 随笔 |
为啥古人要大力提倡孝道,因为它是一锅历久而弥香的老汤。
老汤,是中国人的智慧发明,也是时间与食材长期相融的美味结晶。它简单却持久,清淡也弥香,它似带着巨大能量的原子核,只需一点便可滋发无限的能量,可延年百世而不散。
据老年人说,老汤一般是这样熬制的:第一锅汤,即炖煮鸡、排骨或猪肉、羊肉的汤汁,除主料外,还需加入花椒、大料、胡椒、肉桂、白芷、桂皮、鲜姜、食盐等调料,添进清水后,慢火熬炖,时间越长越好,待煮熟主料后,将肉食捞出食用,拣出调料,滗净杂质所得汤汁即为“老汤”。它成为之后种种佳肴之“始祖”。有它一点,整道菜便浓香溢出,扑鼻醉人。
既为老汤,时间必长,短者可存放三五天,长者可达几年、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到这时,这汤便如神灵一般具有了灵性,可以为全家带来无限的幸福与好运,就开始接受主人的敬供。每至节日大典,主人带着全家老少焚香祭拜,披红挂绿,祝祷施礼,捧为全家至尊。或放到隐蔽地窖,或放到少人去的密室,不让一般人接近。老汤需日日开火熬炼,不可有一天的中断,否则就会变质,保存条件要求较高。每天还需把主食与辅料按原来的比例放入,不断添加清水,持续温火加熬,才可芳气缭绕,香味氤氲。不尽一番真心,难得一室浓味。
如果想要一锅几十年的老汤,你得付出多年的努力,如果上百年的老汤,你得世世倾心经营,而它也会给后代带来无尽的滋养。做一道佳肴,一旦加入小小的一勺,整个锅里的所有食物则都会香气四溢,芳香醉人。所以,为了这一小勺老汤,主人便需日日、月月、年年、代代勤奋,不可懈息。
自古好多长年开饭店的,基本都有一锅老汤,它能给主人引来大量的食客,名声一出,那可是财源滚滚呀。前几日,电视报导,说辽宁有一家店,有一锅老汤,时间达四百年之久,凭此每日店内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而且吃了都说好。
那天与道友说到孝道,突然脑子里迸出个老汤来。一想,这孝道千年相传的理由,不就与这老汤一样的道理吗?
先看人是怎样来的。
先是有祖父及父亲这代代而来的原始生命,父亲在吃入相关的食物后,化作生命必需的精气(即养分),此精气与父亲身上本来具有的那股元气相合而生出精子,精子再和母亲身上的卵子阴阳相合而成婴儿的胚胎,胚胎渐渐成长,父母身上所带的世代累积的能量与信息也随之而融入渐渐长大的婴儿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在精子与卵子结合的瞬间,因了阴阳那股强大的吸引力而将浮游在空中的那股属于婴儿自己的能量信息气团吸引而至,三者合一,一个完整的生命便告形成。待至十月胎岁满,一朝分娩。注意了,婴儿这一能量团里有三魂,更有七魄。否则,成型的仅是一具肉胎,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生命。
由此观看,一介生命的诞生,其实是融合了父母与自己三者的能量与信息,有形的这个生命完全是来自于三人无形之气体。有生于无,这个理在此也是完全符合的。如是,新诞生的生命便自然携带父母双方家族全部的信息与能量,即如那锅老汤累世而来的所有味道与成分。没有父母,便不会有孩子。出生后的孩子看似只他独立一人,实则是集三者为一体的一介生命聚合体,他的身上有强大的遗传基团,有完整的生命信息,有累世原汁原味的生命味道。他每一天的成长,每个细胞的分裂与变化与组合,无一不与父母身上的因子相关。他的相貌、举止、言语、人生之行、生命的每一节律规则,也自然与父母这两锅老汤原初放入的那些食材有关。当然,因了孩子自身也有属于他更主要的生命序列与组合,所以,他的发展最终还决定于他自身。可是既然有老汤的加入,那么,他的人生味道则会变得更加浓厚而醇香。如果细细品来,父母和祖辈的味道也尽在其中。
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就是要把那锅老汤里最有营养,最有味道,连接着上古祖辈多少代智商高超生命积累下的,经过漫长时间的烈火考验而形成的所有精华全部继承下来,再去引发新生命体内更加无穷的能量,发生原子式的核裂变,给新生命加油添力,促进他的发展与健壮,指导他的人生与前程。生命之所以一代比一代强,一代胜过一代,其原因就因了有那锅老汤的佐添。
生命就是这样的新奇与无奈,生命也是这样的延续与不断。
“人之行,莫大于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既如此,我们岂敢有一丝的违背?国君以孝治国,臣民凭孝立身,无孝则不足以成事。“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再具体看:“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面对渐渐老去的父母,每一环节上我们都得倾心尽力,一一谨慎对待。否则,他们身上的优良品德及有关能量便不会承传至我们的身上。失去了根须的大树,又能存活多久呢?
当然,尽孝并非一味地顺从父母。《易经》蛊卦的初六爻辞说:“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认为纠父母之偏是吉利的,也是应该的。孟子也说:“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过去,要求诸侯之孝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要“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则为“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成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把它们放到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哪一条有错呢?
正确理解孝道,实施孝道,是当今我们认真做的一项重要的功课。

最早的那锅汤便如我们的老祖先,是三皇五帝,是尧舜禹,是老子孔子孟子诸贤圣人一脉相承而下,经过千年的智慧结晶,共同配制熬煮而成的那道能量巨大的高尚品德;
一锅老汤的味道如何,正如一个庞大家族的家风一样,最起始的那辈研制出了生活行为的最佳配方,历代子孙们把它牢牢固守,不断不弃,方可形成一道绵绵不绝的良好家风,也才有无数的佳肴捧上,滋养无穷无尽的后代子孙。
一锅老汤的制作并不难,难得的是几千年不离弃,不减少它的营养,不偏离它的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