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文化真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一想起二千年前盛行起来的这悠悠古风,便有一种神妙化心的感动油然而出,那清遥河汉,那纤巧素手,那盈脉双眼,真的能醉风浸云,失魄消魂。而这仅是文学的神奇功效,如若再从文化的浩宇中寻去,则另有一番高深莫测的图景展现。特别似那流传了无限代的美好爱情神话传说。
感动间,我有发现。神话就是神话,传说不是传说。这是本人早年前提出的一个文化观点。意思是说,纵观人类的文化发展历史,东西方上古时的大部分神话不仅是长期以来人们所认定的什么是上古先民对天地的敬畏而编造出来的虚假故事,好多是当时真实生活的再现。相对于神话,传说则有较大的虚构成分,以表达人们的某一愿景。但即便是传说,也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一定的历史观与哲学观的指导下,借助上古某一真实的故事而相互流传成一个特定的故事,最后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一句话,无论是传说,还是神话,都与上古时先民们的真实生活有极大的关联,或者说,大部分传说都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历史素材,表达了先民们的诸多思想与智慧。所以,它们成为中华民族千年来不可或缺的一种思想与文化形式而让代代相传,从中汲取无数的精神养份。下面,就刚刚过去的七夕节来谈谈它所表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特有的天地观和生活观。
据考证,七夕一词最早来源于《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说织女三星像分开两脚,一天七次行进,虽然如此,也不能织布成纹;那明亮的牵牛星,也不能用来驾车。之后的《史记·天官书》也有对此的具体描述:“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其北织女,织女,天孙女也”。河鼓,就是牵牛星,中间大星,左右两小星。这就是牛郎和一对儿女的原型。织女星,又名天孙,这也是神话中织女是天帝第七孙女说的来源。有关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我们非常熟悉,在此不再多谈。只谈谈它所包含的文化思想。
一,天人合一观。织女本为天庭之神仙,牛郎本为地下一凡人,但机缘巧合,他们走到了一起,相识相知到相爱,一路走来,两人相处得如水似漆,再难分开。这便告诉我们,天上的生命与地上的凡生是可以结合的。如果单就生命形式而看,这是非常荒唐的。但,在上古时这却是很自然的。因为上古是人神不分的时代,那时三界的生命刚刚从宇宙中脱胎而来,体内还留存有大量的神性,相互间可以自由地穿越各自的维层,相互往来,共同生活。当然,也不一定凡是生命都可这样,但有的生命就可以做到这样。所以,他们的故事也就显得很是神奇与不凡,让当时的其他人羡慕,制成一段佳话代代留传下来。还有一传说,说因为一年只能相会一次,所以,他们的心里也是有喜有悲,欣伤交集。表现在自然中,这一天也是有阴有晴,晴得光华明媚,阴得浓云密布。好多地方甚至还会下雨,这雨便是他们相思相爱的泪水。这一天,更多的时候会出现一道一道彩云,说那便是他们相会的鹊桥通道。果真,昨天上午,在北方一个名叫太原的地方,万里蓝天中,有四五道并列的白云从城市的头顶直直地横过。云线消失不久,日晕和环地平弧又同时出现,让现代的人们惊呼不已。新闻媒体及时报导,且配有清晰的图片,所谓的众天文学家却无法解译。天地人相通之真意,我们的科学家们就是不能彻底明白。
二,万物齐心论。就是宇宙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心,这个心与宇宙相一,万物间可以沟通交流。故事中的喜鹊、老牛,能通晓织女和董永的心意,并且主动为他们的爱情而出力帮忙。还有云彩、清风及那棵老槐树,虽然它们外形、特性、所处的位置不一,但都可以了解主人们的心理,共同促成了这桩人间好事。否则,仅凭男女主人公两个人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有圆满结果的。所以,这一天的风不是那么的烈,说怕打扰他们的约会;这一天的云很是温柔,一心一意在为他们服务;这一天的喜鹊很少看到,都去给主人帮忙去了。因天河太宽,需付出十倍的心血,所以它们皆因搭建长长的鹊桥而费尽了力气,所以,特别的疲惫,一只只没精打彩的,看那羽毛都失掉了往日的明亮。有心人专门观察过,别说,还真的如此。万物皆有灵,这一点,好多人就是不愿承认。
三,爱是万物的本质与特性,它能穿越千古,感动神人,打破种种规则与条款。对于这种发自灵魂深处的真心之爱,三界的生命与法权都无法将之消除。王母与玉帝听说织女爱上了人间一男子,气不打一处来,马上下令让手下将其召回,但面对姑娘宁死不屈之选择,权力至上的王母最后也无法可施,在爱心之影响下,只得同意让他们一年一见,以保留延续这段天人之间的奇异之恋。当然,按天地正道讲,这种爱还不能算是最高的大爱,仅属于人世间的一种小的真爱,但能有如是之爱也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天上的织女也有情,她还没修到忘情的地步。但这对人间的凡生来说,不羡富贵,不慕权名,只教人终生相许,已是少有的真情感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表达的就是这种神爱的境界。当然,神仙也有情,佛祖菩萨更有情,只不过,此情非彼情也。
四,心造万物,天道酬勤。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只要用心下苦,努力奉献,再穷的日子也不怕,早起晚睡,心有所望,再苦的岁月也倍感幸福。只要努力,一心付出,人间无法织完的布可以织成,所谓的困难也是仅一时一事的,绝不可能永远长存。我们常常把耕田与织布当作一件很痛苦,很低下,很无奈的一件苦力劳作,其实,在织女和牛郎的眼里,这都是很是正常合理的生活方式。只要心存爱意,一切的痛苦便不成其为痛苦,再简朴的生活也有浸人心魂的甜蜜。所以,幸福的定义并不完全取决于钱财的多少与权势地位的高低,而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你的心如何,生活便如何,世界便如何,天地便如何。只要能永远保持那颗真真的爱心,天地也会为之变色,天空都可搭建鹊桥,更不说肥沃的泥土更会长出丰收的庄稼。此理在人间是真理,在天界也合乎规则。因为天地三界唯有一心。
五,美好的品性与行为是三界的共同需求。那么,试问,一无所有的牛郎爱织女的啥?年轻美丽,心灵手巧,真诚奉献。作为一位天界的神圣公主,织女呢?她爱牛郎的老实诚恳,善良忠孝,勤劳朴素。两个互敬互爱,只为彼此着想,这些又均是生命最基本的美好特性,既符合人世间的为人标准,也与上天(非最高天)的要求相一,也更为世人所认可,因而能代代赞颂不已。试想,如果他们两人里有一人不具备如是的品德,如何能走到一起,相爱得死去再活来?又如何能穿越天人两界而感动众神众生呢?所以,传说告诉我们一个真实不虚的道理,美好的德行是通往天地人三界的最高通行证,也是我们不断提升生命品质最基本的生命原素,失去它,便一事无成。而有了它们,再铁定的规则都可打破,再无情的天条也能变软,再浩淼的天河也可以跨越。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放到人间的某一世某一人身上不一定实现,如若放到更长远的三界永世,放到品德纯粹人的身上,则必能成真。厚德载物,这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最富贵的礼物。
当然,传说毕竟是传说,与白娘子与许仙、孟姜女哭长城、梁祝化蝶并称为中国四大神话爱情传说一样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也只是人间现状的一个缩影,这个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既有天地大道,也有世间人道。无论是身居天上的神仙,还是地上的凡夫,他们在获得无比幸福的同时,也有无尽的悲伤,悲悲喜喜,无有尽时,也把我们折磨得好好辛苦。看来,一味追求白娘子、孟姜女、祝英台及牛郎式的爱情还是不能,也不太现实,更不能长远。不论是人与人,还是人与神,无论你在人世,还是在天间,真正的快乐与幸福还得另找出路。我们还需从更高远的角度去思考这些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看看怎样的道理与行为才是符合宇宙大道,才是真理,才是离苦得乐的永恒法则。
常说,天堂美,成神仙好,清静自然,随心所欲。果真如此的话,那七仙女为何还会迷恋人间的放牛郎,来人世间做织布、担水之类的粗活?如果说人间好,劳动光荣,癞蛤蟆吃到了天鹅肉,拥有了爱情便会无比的幸福,那为何牛郎娶了美妙无比的天仙,痛苦反而更甚更久,比老父去逝都难以忘怀?还说,当父母的都希望儿女得到美满的爱情,生活甜蜜,那又为何死死将他们拆散,无情冷酷得如那位所谓不懂爱的法海和尚一样?当下出国定居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外国是好山好水好寂寞,国内是好乱好脏好快活,这不正是天堂与人间的真实写照吗?即无论你走到哪里,身处何地,想把全部的幸福得到,在人世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上帝没有把十全十美赐予给这块土地。那么,到底哪方维界有十全十美的的乐土?或说有没有时时事事幸福,方方处处快乐的理想家园?从现在的传说中我们真找不到,从以往的神话也难发现,到是常听说玉帝也经常为人间的诸多俗事发愁,八仙还对男女之情有说不清的牵挂,美好的织女和牛郎的爱情也只是在一年一度的相聚与分别中快乐并痛苦着。
如何寻找到永世不变的快乐,既不寂寞,又很欢乐,也无离别,一切随心所愿的梦幻般的天地?传说告诉我们,仅做一个勤奋善良的好人不成,那么成了仙、化为神呢?还是不能。于是,人类迷惘困惑了。这时,庄严肃穆的佛开启金口了,“人生由多苦而离苦,由离苦而解脱,这便是人生最高的归趣。”如何解脱?简要说来便是出欲界,经色界而至无色界。基本到了兜率天、华藏世界、西方阿弥陀佛净土等类的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了,它们虽不是真正的三摩地,但这方乐土生命的心是清静纯明的,各种苦恼及五蕴不会生起。最后,我们还必须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真正脱离六道,方可彻底解脱。若你已身处上述各方净土,还想成无上无量之佛菩萨,还必须重新回到人世间来修练,因为人间是三十三天中生命最好的修练道场。呵,转了一圈,最后还是转回到了我们脚下这片有青山绿水,有高山长河,有红红朝阳,也有层层乌云,有悲苦别情,更有通过奋斗可以不断上升的美好亲切的土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有长久,千里共婵娟。”如是说来,脚踏大地,神往净空,在无尽的悲喜交集中修养身心,应该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一门功课了。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人间的一年四季,对于天界来说,也就一朝一暮的事,只要有缘有爱,只要纯洁心灵,从五浊恶世、朝菌不知晦朔的志危国土,进入欲望深重、生命短暂的娑婆欲界,再升至体隔神交、百年一日的色界,最后到受想灭尽、十方寂然、寿命绵永的无色界,这条漫漫长征路,只要你一直走下去,梦想终会变成现实。这便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所在。
国人自古智慧高超,会造节,懂过节,更爱过节,因为一节有一节的真谛与启示。每到七夕这一天,天上人间便春潮翻涌,思念不尽,感动不已。什么穿针乞巧,观文种生,巾帕蒙面,仰首祝祈,约会送情等等。说到底,还是身处人间的你我那颗不净之心滋长出来的种种欲望在反复呈现。所以,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问题,不除凡心和杂念,不去七情和六欲,便永远不可能离苦得乐,幸福永恒,即使是身处天界,恩爱无比的王母和玉帝。
合五归一,这便是今年七夕节后的第二天,在龙城为一企业的精英们讲述传统文化时,本人领悟出来的一点要意。
七月初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旅程中,居于不首不尾之地,规模也不大不小,故事有悲有喜。如何过,为啥过,好多人其实并不明白,所以,有人只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传说如轻风掠过,也有人叫嚷着要把它定为中国的情人节而大过特过,还有无数的文人雅士赋予了它不同的思想内涵。对前者我有点宝珠暗投之感,对后者,总感觉他们有点大题小作,最后之中,我独对后唐时杨璞的“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一诗感兴趣。因为,杨先生似乎也领悟到了生活的一些真意。
2015.80.21

宁波祥云
太原前天之祥云

此为外国之祥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