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师与圣人——(一)

标签:
孔子儒学赵明生文化孔子赵明生 |
分类: 随笔 |
当一万多字的《绝唱下的雅歌一曲》收尾时,在太原道德总讲堂进行的传统文化讲座也正好讲到了儒学的真相这一节。于是,我便率性直言,讲出了一个连自己都大吃一惊的观点:儒学哪里来的,怎样起步的?圣人又是怎样一步步从凡生修炼成的?结论是,继承上古时的神话与传说,在黄老思想的影响下,依从天人合一之道统观念,逐渐从巫、史、祝、卜之中分化改造而来的。随即,一个念头便在大脑产生,敢情圣人早些年还扮演过这王八戏子吹鼓手之类的角色?
这一说法也太离谱了吧?
从小就知道,老家有一个习俗,凡丧嫁之事必有阴阳先生与八音班到场,神鬼舞弄一番,吹吹打打几天方可了事。特别是到了新娘入门和老人下葬最为关键或高潮之时,一定要有一曲高昂嘹亮,牵魂动神之唢呐乐调来协助。否则,整个程式便少了几份灵魂。而此段直入九天,绕人心魂的演奏者非技高艺优的班主莫属。与此同时,还得有一些乞丐前来乞讨,不然,还不吉利呢。而那阴阳先生与八音班的成员大都相貌不正,衣衫破旧,眼瞎腿瘸的。这类人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贫穷,没有文化,一年四季以此为主要生计。近而又想到与此行业相近的那街头摆摊算命的,巫婆神汉跳大绳的,装神弄鬼骗人财钱等等,都是非常低贱之业,难登大雅之堂。有业内人士告诉我,这是夺神功,泄天机所致。后来读了书,更感觉自古神汉巫婆便难入世人正眼,特别是自元代的什么八娼、九儒、十丐之定,知晓了这类行业很早就属于历代三教九流里下九流一行而为人不齿。君不见街头算命的不是孤男丧妻,便是瞎子朵聋,那跳大绳,装神弄鬼的不是三仙姑,就是二诸葛,咋能与庄重高雅,气宇非凡,文质彬彬之高大无比如神明一般的圣人相提并论呢?难道我们崇敬的圣人孔子当初就是在婚丧、祭祀仪式上的一吹鼓手,班主,或说类似于现在开业时那前来助阵的民间乐团的主持人?
然后,脑子转而便一下大明。原来,这一切,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要想了知诞生圣人与伟大儒学的那段历史,必须认认真真穿越一回,看看那段距我们非常遥远的上古时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现状。
历史不是由人打扮的小姑娘,它是一片万有的天空,虽然有一时的阴云覆盖,却总会有云散雾开,晴空万里,真相大白的一刻。而且,风雨越大,历史的真相越是明清得要快要多。
请注意,这里有几个重大的问题需明白,否则,我们就会走向它的反而,而与历史相背离。
先看历史。早年时,我便有一观点,上古时的好多神话与传说就是当时现实的真实反映,其理由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