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听莫言讲故事(一)

标签:
莫言故事赵明生文化 |
分类: 随笔 |
中国作家莫言昨天在瑞典学院发表了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讲故事的人》,以回忆去世的母亲开始。我是今天一早从网上听到的。一边听一边感想,受益无穷。
莫言的这篇演讲基本上全是在讲故事,那我也就把听了这些故事的感受一一叙述如下。
一,开讲前他说到瑞典学院的一位秘书长夫人生下一位小女孩子,莫言对此表示了祝贺。我猜测他讲此故事的目的是想表达自己对瑞典学院授予他文学奖的感谢,但是同时也是对那位新生命降临的祝福。这是符合中国传统风俗的。一举两得的好事,体现出了莫言心中保存的那份对生命至高的敬畏与感谢。这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具人的正常情怀。它看上去与此次的演讲内容不搭,其实它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才是真正至高的文学的灵魂,也是任何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基本感怀。
二,母亲看不到他的成功与荣誉了。母亲的坟迁移时,他感觉到人与大地融为一体,他的写作是为母亲,也是为整个大地。这表明莫言心中的一个人生观:生命从大地来,再回归大地。它的一切都是大地赋予的,感恩大地便是对生命最真的爱。也正因了这份朴实而真诚的感悟,莫言才得以把他脚下的那方热土当作一生的尚无也无法追求到头与最后的归宿来敬畏。
三,我把全家那个唯一的最宝贵的暖水瓶给打碎了,母亲没有打我,只是抚着我的头长长地叹气。他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理拣麦穗,被一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一个耳光,母亲跌倒在地,嘴角流血,看守人没收了他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多年之后,他想冲上去向当年那个看守麦田现在已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报仇时,母亲却拉住了他,平静的对他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曾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多算了老人一毛钱。母亲便对我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对上门乞讨的一位老人因我不给他吃饺子责骂我心怀不满,而母亲却把自己的那半碗饺子全部给了那位乞讨的老人。善良与宽大的母亲用她最真的情感教育了我,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爱,爱天下与自己有关和无关的任何人便才是考验一个人心中是否有大美的标准。
同时,我还这样认为,莫言今天的成功,也与母亲积下的无量福德有极大的关系。为什么比莫言写得好的中国当代作家有许多,而诺奖却只给了他一人?解释的理由有许多,但是,福德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对这一点,好多人却并不以为然。我确实无疑地相信,祖辈的福德绝对会影响到他的子孙的。那位母亲就是降临人间的一位菩萨,来点化教育莫言信世人来了。这是莫言几辈子修来的福份呀。好在莫言珍惜了它,敬重了它。于是,在莫言的笔下,才时时涌现出人类的万般苦难,世间的种种不幸,社会的反常与颠倒。
同样的,莫言对母亲的爱又胜于爱自己,这又加重了自身的德性。一个孝,方是万事的开端,无孝则无一切。一个家族能有一位或几位非凡人物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它是祖辈与自身双方积賺下多少福德的准确回报。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大富大贵,也无无缘无故的大贫与大贱。善恶皆有回报。因果报应支配着众多生命的一切运行,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宇宙这一基本法则所起的巨大作用。
http://t1.baidu.com/it/u=628669610,920131894&fm=11&gp=0.jpg
四,莫言进入城市后,好多人嘲笑他的相貌。对此,母亲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莫言相信了母亲的话,心平气和地给别人道谦。这个故事说明,人的相貌各有不同,关键在于内心的美好。万相皆于心。从另一角度说,奇人是有奇相的。莫言的相貌确是不英俊、不潇洒,可是他有一份奇相,那平实的面容,高亮而秃顶的额头,小小的眼睛,睿智的目光,一如高密那片厚土,诚实丰富,原始而无限。一方水土养育人一方人,风与水与人是合一的。心中有什么,相貌便会体现出什么。心存善念,宽爱他人的人真的是有福的。上天让莫言生于那个穷困而古老的高密,受尽了各类苦难,同时也让他从这块既让他恨,又让他爱的土地上得到了别人得不到的一切,于是,莫言便成了莫言,天下独一无二。
莫言说,他从青岛回来,便有了想离开那片土地的思想,因为他有时对那片土地有恨。听到这里,我的心一下惊动了。我也曾对个别文友说过,我对故乡也没有一点好感,写过无数的文章,却从来没有歌颂过生我养我的那片贫瘠的土地一笔,且从来没有因此而有过一丝愧疚。我不认这自己这是寡情,也不认为这值得提倡,这只是自然平常,无所谓高尚或鄙薄。莫言为什么也会有如此想法呢?是因为那片土地给予他的不全是幸福的回忆,更多的还有痛苦与不幸。当然,也正因为这无穷的苦与难,才成就了后来的莫言,这便是伟大生命之所以成为伟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作家的成名与否,作品的价值大小与否,他们的社会价值能否得到展示,关键也正在这一点上。苦难能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我不愿意做一个巨大的成功者,我只愿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难远离那份难以承受的苦痛。
五,母亲不识字,家里吃了上顿无下顿,可是对文字及识字却特别敬重,对莫言在求知上的好多要求想办法满足。这一点,是莫言成功的又一关键要素。一位母亲的伟大不仅仅表现于她们的善良与勤奋,更在于她们的明智与远见。特别是如孟子的母亲、莫言的母亲,如遇上这般的母亲那必是今生的一大幸事。上天在创造一个人的同时,也根据他的不同性情、才干与前世的功德,赋予了他不同的出身、环境和使命。使命越是特别的人,上天为他们选择的母亲也越是超凡出众。对文化的无限敬重,自古以来便是中国这个伟大的文明国度里一切有见之生必备的一项最基本的素养,无论种情形下,对文字和文化的敬畏,是任何一介有所追求的生命必然的拥有。莫言爱听故事的兴趣,善于讲故事的才华,是与他母亲的睿智和见识分不开的。在一个不敬重文化的家庭或国度里,是永远也诞生不来伟大的文学。而没有伟大文学的民族则是不会久长繁荣的。如此,苦难中成长的莫言是幸福的。
http://t1.baidu.com/it/u=1226636908,395413991&fm=11&gp=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