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游走“光·音与光阴”,2005年畅听“语言与寓言”,2006年,我们架构“北京与背景”。
这些,都与深藏在大山子地区的一个工厂有关,这个厂子就是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如今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部落”——798大山子艺术区。
2002年,一批艺术家和文化机构开始进驻这里,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对各类专业人士及普通大众产生了吸引力,并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的观念上产生了影响。
闯进798纯属偶然,却也是必然。
偶然是因为这天是第三届北京大山子艺术节“2006北京/背景艺术区系列艺术活动”的最后一天;必然,是因为,我必然会去到这里,不论哪天。
这里是艺术的集散圣地,在全球文化浪潮袭来之时,798与北京城一起激情脉动。走过“江湖”,798时态空间”慌乱的建筑着“北京东京艺术工程”,“川菜6号”与“七酒吧料阁子”传播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文化”,“西苑雅集画廊”有没有一杯“北京季节咖啡”?“3818库”是一个“空白空间”,“新锐”的“高氏兄弟”却在“果子SAGE”缝纫一件“百年印象”的标签……
在798里游荡,让我这个没有文化的人,顿觉艺术起来。某个房间,陈列着一架“飞鸽”牌大28横梁自行车,在老外拍照的空档,我上前端详了一番,发现,那辆自行车比我上学时的架骑新太多。感慨,现在的艺术也许已不再需要站在历史的肩膀上,车间文化也能彰显一种城市生活。
前一篇:【心游记】酒事重提
后一篇:【夜·北京】夜奔牡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