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波,上海电影节的娱乐热点与痛点
(2014-06-13 07:50:25)
本月14日,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正式开幕。截至11日,本届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和重量级嘉宾阵容已经确定,15部有份争夺最佳影片金爵奖的世界电影中,包括两部中国片《胜利》和《五彩神箭》。(6月12日《沈阳晚报》)
作为国际A级电影节,“金爵奖”的成色虽然比不上欧洲三大电影节的“金(熊、棕榈、狮)奖”,但在亚洲还是挺牛的。从本届电影节红地毯走秀的明星大腕看,就有妮可·基德曼,娜塔莉·波特曼等好莱坞巨星。当然,受巴西世界杯的影响,本届电影节的关注度可能要降低。
但有趣的是,由于国产片《胜利》属于“夺金”系列中的一部,该片男一号黄海波因为出色的表演有望“多帝”,凭空给本届电影节增加了娱乐价值。
大家都懂得。黄海波因为嫖娼,先被拘留后被收容,掀起了舆论场一波波的娱乐狂潮。国民女婿和好男人形象的黄海波,一下子从天坠落到地,天使到魔鬼的身份逆转,令人不胜唏嘘。坊间的舆论涟漪中,既浮荡着对其收容是否过于严苛的争议,还延烧着被谁暗算的传说,甚至连涉事的性工作者也红了一回...不管流言多么喧嚣,不论舆论是同情还是恶搞,黄海波碰触法治底线遭遇惩戒和伦理考问却是不争事实。
但一码归一码,他主演的电影,显然不能受法治、伦理及现有舆论的干扰与绑架。本届电影节组委会发出了理性的声音,虽然黄海波因被收容教育无法现身电影节,但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会对评委的评判造成影响甚至干扰。
但组委会的宣示是一回事,最终结果可能是另一回事。而且,不管黄海波擒得“金爵”还是与影帝擦肩而过,都会造成舆论场对组委会的考问。须知,黄海波已经成为本届电影节的娱乐热点与痛点。
是热点,观众就会无限放大黄海波在本届电影节的知名度。由于电影节本来就是博眼球的,也可以说离不开人气支持的文化产业。所以,不要小看不专业的公众舆论,却是任何电影节都离不开的资源。因而,从组委会的立场看,以黄海波作为本届电影节的娱乐焦点,涵养人气提升影响力,并不令人惊奇。但是对于专业的评委而言,他们和组委会的立场或许相左。他们的选择自然也是多元的,但对于纯粹艺术品位的尊重总是第一位的。基于这样的艺术理想主义,就会和组委会的现实功利主义相悖。因而,凝聚过高人气的黄海波也许会让评委们产生逆反,从而和金爵无缘。
当然,由于网络媒体浮荡着的对黄氏的同情,作为娱乐痛点的黄海波也会得到一些评委的同情,从而助其获得影帝地位。但不管是反感还是同情,“金爵奖”选择黄海波都面临着更狂烈的舆论评价风险。若黄海波成为影帝,舆论场会发出复杂声音:卫道者会以谴责,支持者会表扬,更多的声音也许会认为组委会同情黄海波;反之,舆论场会统一立场,直斥组委会因人废事...
总言之,作为演员的黄海波,和作为人的黄海波,考验着本届电影节的智慧。尽管黄海波不是波兰斯基,但也算是一线娱乐红星。组委会回归艺术本体让人尊重,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且看且娱乐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