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敬伟微博
张敬伟微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4,850
  • 关注人气:26,7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金”变白菜的市场隐喻

(2014-05-06 08:08:49)
标签:

杂谈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一季度大型煤炭企业亏损面已扩大至44.4%。面对煤炭企业的求救,多地政府再出减免税费、促进煤炭销售等政策驰援,甚至要求电企只采购本地煤。(5月5日《经济参考报》)
    政府救市,只能解燃眉之急,解决不了市场严重的消化不良。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社会煤炭库存仍然居高不下,已持续28个月在3亿吨左右。
    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这是煤炭市场“黑金”变白菜的根本原因。因此,煤炭企业的亏损面扩大,山西、内蒙等产煤大省(区)煤炭企业负债率畸高,甚至资金链面临断裂和停产风险,并不令人稀奇。
    中国曾经出现过“逗(豆)你玩”、“算(蒜)你狠”、猪肉价格过山车般潮起潮落等现象,从日用消费品到大宗商品,谁都逃不过市场供求规律的考验。只要供求关系失衡,市场杠杆就会发挥作用,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隐喻,在中国煤炭市场已经发挥着作用。有趣的是,虽然“看得见的手”也已经行动起来,但也只能起亡羊补牢的事后救济作用。
    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也是煤炭储量与生产大国。每年消耗掉的煤炭总量超过30亿吨,按第一季度生产8.5亿吨(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但由于库存量大,且受经济下行趋势的影响,导致产能过剩累积量大的现状。
    当然,这也是过去数年间煤炭价格翻了数倍的市场回调。若从更长的市场周期评价第一季度的煤炭市场,煤炭市场的窘境不过是遭遇了市场低谷而已。
    去年,为了遏止煤炭市场乱象,消化产能过剩,国家正式取消了实行将近20年的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实行了将近10年的煤炭经营许可证。取消双证,降低了煤炭生产环节的费用,有助于平抑煤价。但与此同时,也降低了生产上的门槛,企业只需要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等五个资格证就可以生产。煤炭市场的产能过剩,也有“看得见的手”调控的原因。
    “黑金”变白菜,意味着产能过剩,存量过多。要消化存量,市场杠杆既要撬动生产环节,倒逼其降低产能甚至半停产或停产。同时,也波及到经营环节,促其降低价格。
    这就是市场的玄机所在,亦彰显了“看不见的手”的魔力。对于习惯日用消费品价格波动的国人而言,也应接受能源产品顺应市场规则的演变。市场就是市场,只要浸淫其中,承认其杠杆效应,供求关系导致的价格变化就是很正常的。对于舆论场而言,应有足够的市场理解力,不能把日用消费品的价格涨跌,当成是红尘世界的寻常事,而把垄断行业或攸关国家安全的能源产品的价格变化莫名惊诧。这样的市场反应,是庸俗主义的炒作,不利于市场的常态化自我调适。
    煤炭价格的潮起潮落,在市场中也经历了多个轮回。这一轮回的价格偏低以及整个行业的市场颓势,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煤炭生产主产区,对于煤炭价格的变化敏感,以及关切主导产业对宏观经济运行及现实民生的负面影响,本无可厚非。但公权力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引导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含量、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上应该有所作为;尤其应该在市场引导,通过市场研判,指导企业规避市场风险上做足功夫。至于过度干预市场,为了本地煤炭企业生存而在政策、税费上开闸放水,则是不足取的。画地为牢,要求本地企业购买本地煤炭的地方保护主义,更是公权力的擅用与滥用。
    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煤炭是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保险项。但是,从生态文明的发展看,中国煤炭企业还需从粗放的生产和经营升华到更高层次。譬如煤变油、煤变气技术的研究,譬如全国煤炭市场的科学统筹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