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老大”变“铁帽子王”?

(2013-03-18 04:09:49)
标签:

杂谈

    一夜之间,“铁道部”的牌子换成中国铁路总公司,官方宣布中国铁路总公司3月17日正式挂牌。
    对此,央视新闻周刊的充满感情的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来拍照留遗憾!铁道部被撤销的消息传出,门前就迎来前所未有的人潮。手机、相机、摄像机,人们排起长队,只为和马上要退出历史舞台的牌匾合影。向铁道部告别,每个人心情都不简单。告别,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央视对于人们在铁道部门口“排长队”照相的报道,不在于抒情而在于调侃---直到消失都没能解决排队问题。
    自然,此排队非彼排队。“彼排队”隐喻的是乘客买票难的民生窘境,同时也是铁道部时代服务质量难尽人意的现实。对于消失的铁道部,央视的调侃并不苛刻,相较于多年来媒体对铁路部门的口诛笔伐,这还是温和的。因为一票难求,由于服务质量差,尤其是每年春运的糟糕情况,公众给铁道部的绰号是“铁老大”。这个名头意味深长,但绝非褒义,是对其垄断色彩的绝佳写照。
    铁道部在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稿中消失了,原有的只能一分为三:决策、监管与市场划归不同的部门,权力的归权力,市场的归市场。有媒体欢呼:别了,铁老大。公众乐观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忧虑 ,因为新的中国铁路总公司继承了原来铁道部的市场功能。新的铁老大,是不是又来了?
    人们的担心并非多余。铁道部时代,行政和市场智能并存,虽然政企不分,但公益职能尚存。因而,老的铁老大固然存在很多问题,让公众强烈不满,但在车次设置和票价定价等方面,不得不统筹规划,兼顾不同地区和部门的需求,同时考虑到民众的感受。尤其票价问题,虽然公众普遍抱怨贵和买票难,但铁路票价多年来相对稳定,而且铁路客运处于亏损状态,国家每年给予大量财政补贴。这是铁路部门公益性的最大体现。而且,老的“铁老大”近年来也开始谦卑倾听民意,实施了诸如实名制售票等举措,顺应高铁时代的网上售票系统也已经开通等等。事实上,如果说普铁动车和高铁运能整合释放,每年春运的压力会缓解不少。
    总之,铁道部时代的铁路运能运力已经有所改善,客观而言,民意对老的铁老大的不满,除了铁老大自身的原因,也有民治苏醒民意诉求提高和民意多元表达的较高要求有关。
    老的铁老大走了,市场化的铁老大让公众更加焦虑。挂牌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是由财政部出资的央企,而且中央给予不予验资的待遇,其资产被舆论猜测低估。这个注册资本超过1.03万亿元的巨无霸,一下子超越了“两桶油”。虽然这个公司继承了2.6万亿的债务,但人们担忧市场化运营的这家公司会按照市场机制定价,从而取消其应有的公益性而提高票价,2.6万亿的债务清偿更增加了公众的涨价担忧。
    末代部长盛光祖此前强调,铁路平均定价过低,今后将市场定价。这一说法激起了舆论反弹,也验证了公众担忧。而今,盛部长履新总经理,会给公众留下火车票涨价必然要涨的印象,因为部长和总经理是一个人。从政府官员到法人代表的身份转变,也释放出票价和市场接轨的强烈信号。 
    人们最大的担忧是,别了老的铁老大,又迎来新的铁老大。由于新的铁老大没有了公益性的紧箍束缚,会朝着市场化一路狂奔...市场化有市场化的定价方针,涨价就是必然的逻辑。
    涨价最能激发民怨的累加,而现有的铁路网络,也无法彻底解决春运一票难求的顽疾。因此,新的铁老大面临的民意压力更大,遭遇的舆论诟病更多。
    公众所期者,告别老的铁老大,迎来新的公平,而不是迎来让公众更加不安的新铁老大。如果铁老大新老相袭,铁老大变成了“铁帽子王”,铁路部门改革的成果是打折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