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敬伟微博
张敬伟微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4,850
  • 关注人气:26,7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倍历史观错乱的现实风险

(2013-03-17 16:19:32)
标签:

杂谈

分类: 南洋商报文集

本文为南洋商报专栏稿,刊于17日

3月1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对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结果提出质疑。安倍认为,历史问题应由历史学家去讨论,日本政府不会对这一问题作出检讨。
安倍对“战犯”的态度问题,有些错乱。2006年10月,他第一次当选首相时强调:“所谓的A级战犯是东京审判裁定的,但按照日本国内法他们并不是战争罪犯。”但到了2007年4月,则表示“我承认东京审判,没有立场提出异议。”
安倍有此错乱的历史观并不令人惊奇。他作为日本右翼的代表人物,秉承的是日本右翼一贯的历史观。这一历史观的核心是,不承认对邻国发动侵略战争,对于日本战败耿耿于怀,因而对战后日本“战犯”寄予同情,甚至视作国家英雄。另一方面,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战时号称“满洲之妖”,战后作为甲级战犯入狱。有此家族背景,安倍对甲级战犯的“去罪”情结可谓深入骨髓。作为日本政治家族的受益者,安倍只有否认侵略战争,祛除慰安妇原罪,为靖国神社里的战犯招魂,才能确保自己的出身“政治正确”。
因此,安倍的基本历史观不仅不和中韩两国合辙,同时也悖逆美国的历史观。就在此前,因为安倍要颠覆“村山谈话”和“河野谈话”,就曾引起美国的警觉。首先,战后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美国是组织者和主导者;其次,日本战后的政治改造也是以美国以胜利者的身份主导的。安倍颠覆已成定论的历史观,不仅否认了美国在二战中的“正义者”角色,也表达出对日本战后附庸于美国的不满,这同安倍欲修改和平宪法,立志成为正常国家的企图是一致的。日本媒体担心,安倍错乱的历史观,会招致中韩乃至美国的批评。
之前美国一再推迟日本安倍对美国的访问,以及美国国会警告日本不要否认日本强征慰安妇的历史,足以证明美国对历史问题有自己的底线。近日,中韩两国大使缺席日本政府举办的大地震追悼会,除了中日韩日纠缠不清的岛屿争端矛盾,安倍错乱的历史观也是原因之一。
政治家应有自己的政治原则,无论左右,坚守立场自然值得观众。但是政治家不同于政客的地方在于,政治家能够审时度势,将国家利益置于政党立场和本人的政治理念之上,和他国建立务实共赢的外交关系,而务实共赢意味着妥协。安倍2006年第一次担任首相时,很好地实现了从右翼政客到务实政治家的转型,因而消融了小泉时代中日关系的坚冰。安倍对中日关系的改善,不仅在于他改善中日关系的融冰之旅,还在于他调整了自己不当的评价历史的言论,从给日本战犯正名到承认东京审判。
安倍第二次担任日本首相,中日关系依然糟糕。这一轮的中日龃龉,已经从历史问题转到钓鱼岛主权争议。安倍再任首相之初,中日两国舆论对其改善两国关系寄予厚望。事实证明,他不仅把两国现实的领土争端引入死路,还深化了中日两国的历史恩怨。现在看来,安倍并非务实的政治家,而是偏执的投机政客。
如果说安倍在钓鱼岛上死不让步,尚能得到美国在地缘战略上的呼应,利用美日安保给予日本支持。但安倍的错乱历史观,也侵扰了美国的原则底线,美国不会放任安倍在历史的狭路上一路狂奔。何况,为了东北亚另一盟国韩国的感受,美国也不可能对安倍的历史观听之任之。
安倍应该警醒,和中韩在主权问题上激烈碰撞,美国会支持日本或者冷眼旁观。若安倍的历史观错乱到底,美国就会出拳遏止。
安倍,还有比惹怒美国更糟糕的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