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制平坟的权力尴尬与民意反弹

(2013-02-21 05:00:15)
标签:

杂谈

本文刊于2月21日西安晚报、现代金报
 
 
    颇受争议的河南周口平坟历时数月,200余万坟头被平掉。可如今,至少半数被平掉的坟墓一夜间被圆起。国家出台新规,2013年起民政部门不能再强制平坟,一夜之间恢复的百万座坟墓,无疑是摆在周口市政府面前的一块烫手山芋。(2月20日《华商报》)
    周口平坟,曾是持续数月的舆论风暴眼。这场由权力主导的平坟运动,很难说没有相当的道理。从简单的数学常识核算,百万坟头平调,的确能够收获相当的可耕地。但是周口平坟运动,却在舆论的发酵中,形成了强大的反对声音,从民意到舆论,从舆论再倒逼到民政部。新的规定出台,民政部强调不可以强制平坟。
    现实是,强制平坟带来的是权力的尴尬,而民意的反弹力量也相当惊人,而且转变为矫正权力的行为。在被平掉的200余万坟头中,至少百万被重新圆起来。于是,在周口地区广大的田野中,出现了相当怪异的场景,一抔抔像馒头似的黄土坟头重新圆了起来。被媒体访问的民众表达出一种无奈的随大流逻辑---大家平坟我就平,大家圆坟我就圆。
    平与圆,折射出简洁的官民博弈模式。这种博弈虽然还没有划上句号,但却彰显出一种零和的趋势来。具体执行的基层干部也无可奈何,给媒体的标准答复是等上面的政策。
    县乡级政府可以等上面的政策,但是出台强制平权政策的周口市政府却没有可等的缓冲空间,因为民政部的新规一锤定音,不允许强制平坟。这一块强制平坟的烫手山芋,周口市政府只能无奈地捧在手里,备受煎熬。这种煎熬也是对政策设计者的警醒---哪怕是基于良好初衷的政策设计,也不可以凭借权力的强制力去推行。缺乏民意博弈和考问的决策,只能体现权力意志的高效率,在内涵上少了亲民性。这样的决策如果再通过运动式的执行去落实,就又附加了执行者的粗暴,从而让基层民生的权利归属、公平愿望和集体尊严受到严重戕害。
    在社会多元的民意情境下,任何强制性的权力决策和执行,都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还会引发民意反弹和舆论诟病。
    周口平坟运动,权力强制执行的特点突出,民意强烈反弹的意愿强烈,舆论参与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而且,平坟运动不仅仅是对公民权利和自尊带来了伤害,而且触及了当地民众和国人的传统伦理底线。中国人重宗族观念,对祖先的祭祀追念是融汇在基因深处的情感,坟头墓碑就是这种传统情感的象征符号。掘墓鞭尸是皇权时代对罪人的严厉处罚,挖人祖坟是民间最难承受的罪恶行为。哪怕是在现代社会,宗族观念被现代文明稀释淡化,但坟头墓碑蕴含的文化心理依然留存。
    周口平坟运动,恰恰侵凌了这种心理,因而引发了强烈的争议。这说明,基于权力善意初衷而谋划的政策设计,如果以强制的力量逻辑去求得民意服从的善果,几乎不大可能。在民意苏醒和民智启蒙的现代社会,民意反弹的力量是韧性的,即使在权力逻辑中暂时败下阵来,也会寻求舆论发酵的社会倒逼力量。
    周口平坟的权力尴尬,未必是件坏事。最首要的,是激发了当地政府反省自躬的效果,促其决策执行不再莽撞仓促,也提醒其他地方莫蹈覆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