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伦敦奥运开幕在即,中国代表团将以何种形象亮相?26日,中国队的伦敦奥运礼服亮相长沙,礼服的色彩搭配、量体裁衣、科技制衣的理念等都成为重要看点。展台上,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奥运礼服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抢先一睹伦敦赛场上这一抹靓丽的风采。男女运动员服饰均以红色上装配以白色下装,加上黄色为主色调的领带、领结。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上海恒源祥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明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与热情,又是国旗的主色系,不仅包含了历史的元素,也体现当下的爱国精神,已逐渐成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礼仪形象的最重要象征。”(27日中新网)
对此,媒体评价为中国奥运礼服继续坚持红白黄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蕴含的礼仪和内涵并非人们所关注,因为奥运场合,各国奥运礼服都是要讨个吉利出彩的。中国奥运礼服,最让人惊奇的是这些礼服上的24K镀金纽扣,网友慨叹真金锻造,相比以往中国的奥运礼服,是为“最贵”。
本次奥运,中国出征伦敦的奥运健儿396名,加上教练和其他工作人员,总人数恐怕还要增加很多。如果是人均一套这样的奥运礼服,仅奥运纽扣一项的花费可能要很多。当然,在一个习惯不公开的社会环境里,奥运礼服金纽扣的价值可能一直为谜。谜一样的镀金纽扣,如果说真能助力中国奥运健儿赢得好运气,在奥运赛场上搏金夺银,金纽扣的含金量也物超所值。但事实是,奥运礼服,除了在奥运开闭幕式行走秀亮相一番,也就被运动员压了箱底。何况,即使是走秀,哪怕是最高清的电视直播,给予各国奥运代表团的也是集体的愿景,除了给著名运动员几个脸部特写。因此,电视直播中的奥运礼服,无非是花花绿绿的一列流动的颜色而已。
在此情境下,中国奥运礼服上的金纽扣是不是太奢侈了太浪费了?大家可能都有同感。北京奥运之后,功利奥运的金牌效应在国民感触中已经脱敏,人们更看重的大众体育的普及,观看奥运,也就是欣赏列国咸与的体育盛会,从中汲取娱乐化的享受,而不是获取宏大叙事的爱国精神。从宏大叙事的沉重到娱乐情怀的释然,这是中国人集体有意识的自主精神的升华,也隐喻了中国社会公民化的进步。
国人不会再紧盯奥运赛场上的金牌多少,而是更加理性地审视中国奥运代表团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不排除是挑刺。那种以为夺得金牌就万事大吉的思维,恐怕是不合时宜。也许正如有关人士所言,这套中国奥运礼服,能够引人注目。如果指的是金纽扣,我看“注目”未必全属褒义,而是贬义的“刺眼”。毕竟,金纽扣除了价格贵重,让人想到虚荣面子,实在体现不了其他有意义的价值。如果说图的是奥运纽扣的金光灿灿,镀一层铜或者直接用铜纽扣也能达到同样效果。
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时,网上有人议论哪国奥运礼服更雷。雷,看似调侃,实则隐喻着创意---重点着重于出场秀的惊艳效果,而不是礼服面料的豪华和纽扣的镶金包银。伦敦奥运还未开幕,各国奥运礼服已经开始向世人“展露真容”。据网上图片,意大利奥运礼服配得上时尚大国的称号,韩国展示韩剧清新风格,日本简约做好,南非男女礼服堪称情侣装,塞尔维亚女装被评为酷似春运旅客服(?),英国礼服太保守,美国奥运礼服中国造...相比这些奥运礼服的气质与特色,中国礼服金纽扣除了贵还有什么?
奥运礼服说是大事,攸关国家面子,其实就是潇洒走一回;奥运礼服说是小事,却也关联国家形象,譬如美国就要烧掉中国制造的奥运礼服。但不管大和小,奥运礼服都要穿出创意和特色来,少了这两点,奥运礼服穿不出国家的面子,也穿不出运动员的个性。
本文刊于羊城晚报,内容有更改
前一篇:南海问题,不能学宋襄公
后一篇:周俊失金遭遇口水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