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唯冠吃“苹果”的市场启示

(2012-07-03 07:26:54)
标签:

杂谈


    该案的庭审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参与旁听庭审的中、外媒体多达70多家。双方都聘请国内较为知名的律师参与庭审,庭审辩论十分激烈,苹果与深圳唯冠的IPAD商标案最终得到圆满解决,苹果支付6000万美元一揽子解决IPAD商标纠纷。(7月2日《中国经济网》)
    唯冠和苹果的官司打得热闹,围观者众。原因在于双方力量的严重不对称,一个是濒临破产的中国小公司,一个是全球IT产业的美国大公司。这场不对称的知识产权战,就像老鼠战大象,老鼠掐住了大象的死穴,狠狠地教训了大象一把。
    在这场迁延许久,众人畅议的官司中,有人认为唯冠是趁火打劫,有人嘲讽唯冠没有商业道德,当然也有人支持唯冠。但在中国市场上的开打的这场官司,相当一部分人情感天平上的砝码还是倾向于苹果。在我看来,原因复杂多样,如对乔布斯其人的崇拜,如对苹果产品的挚爱,如对唯冠糟糕境遇的剖析...苹果品牌,已在国人心目中沉淀固化,加上美国人讲法治,乔布斯创富传奇的渲染,因此认定唯冠“吃苹果”就是吃大户救急。
    法庭上的轮番博弈表明,这就是一场正常的知识产权官司。甲方乙方,无论谁大谁小谁弱谁强,在市场上存在利益纠葛和权利纠纷,就是平等的市场契约主体。谈不拢就经法庭裁决,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常识的维权手段。故而,唯冠的维权无关道德褒贬,只是普通商业纠纷。围观者众,舆论纷飞,好事者的表达只能说国人还缺乏最基本的法治素养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通常而言,旁观者清是有道理的。但是唯冠把苹果告上了法庭,而且法庭予以受理,唯冠咬住苹果不管有何功利目的,都有着法治上的理性。好事者喋喋不休的呛声和呐喊,对法庭独立客观审判此案造成了滋扰。事实证明,众人的聒噪是多管闲事。
    在法庭的调解下,苹果愿意付出6000万美元予以和解,可见其胜诉的底气不足。这种不足或源于其损害了唯冠品牌的知识产权,或是因为技术操作上的疏忽所致。但不管是哪一种,苹果为其市场瑕疵埋单都是天经地义。众所周知,苹果从来不惮于打官司,它几乎和所有知名的智能手机品牌官司打了个遍,可以说是得理不让人,无理也让闹三分。以苹果颐指气使的市场性格,它愿意和唯冠和解,当然是理亏了。
    在美欧市场,越是大亨级的市场主体,越容易为监管者和普通公众所关注,所以微软也好,苹果也罢,总是不停地遭遇官司和罚款。以苹果为例, 澳大利亚墨尔本联邦法院6月21日裁定,苹果因iPad3广告误导澳大利亚消费者被课以200万美元罚款。日前,在意大利反垄断机构对苹果施以90万美元罚款后,意政府威胁将再对苹果罚款38万美元(因为售后服务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并非如它的logo那般可爱和光鲜,苹果在中国代工厂的污染事件表明,苹果有着“毒苹果”的资本基因。而且,不厌其烦和其他智能手机打专利官司的苹果,也并非知识产权保护的模范。中国作家集体诉苹果侵犯著作权索赔2300万元就是明证。只是,那些正义凛然的作家们显然不如讨巧(姑且这么说)的唯冠有韧性敢坚持。
    如果没有这场唯冠吃苹果的官司,国人或许根本不晓得唯冠是何方神圣。但唯冠给予中国市场的意义不是这场官司带来的名利双收,而是市场和法治的双重启蒙---市场博弈,不分大小,只讲权利对等;敢打官司,法治维权...而这,恰恰是国人极稀缺的品质。

本文刊于3日时代商报、山西晚报、嘉兴日报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