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专稿,第26期(刊发时题目、正文内容稍有改动)
还在用爱马仕炫富吗?那就有点out了!因为爱马仕最近在法国被查出“造假团伙”,而且这些假货疑通过官方渠道大量流入亚洲市场,更严重的是,在中国市场,目前找不到“判官”来决断到底孰真孰假。
创富中国,最能体现富豪烧钱的就是“奢侈品控”,大到飞机汽车,小到皮包、腕表和香水,无不追求最知名品牌和最高价格。欧洲是世界奢侈品牌的发祥地,中国人的眼睛自然紧盯欧产名牌。爱马仕为一众国人追捧,也是这种流俗消费文化的典型象征了。
“奢侈品控”有人嘲弄纸醉金迷有人讽刺为虚荣心理,有人挖苦为暴发户心理,有人引申为公款消费,然后再加以道德的棒喝。其实,消费行为只要合乎法度,理性非理性都是个人行为,别人可评议但不必无限上纲。因此,高消费爱马仕不是错,但买了假的爱马仕就是冤大头;爱马仕专卖店购进了假货就是违法,消费者权益受损而爱马仕原产地和专卖店无法提供售后服务,就是很严重的过错,也会给爱马仕品牌带来难以弥合的损伤,使其市场形象一落千丈。
爱马仕的“西洋镜”就照出这样的不堪。6月15日,法国警方查处并捣毁一个“一条龙”(制、售、流)的“山寨”爱马仕团伙。据美国媒体宣称,这个“山寨”团伙里包含了两名解雇的爱马仕雇员,甚至还有现任雇员。爱马仕市场名声在外,被制假售假不是新闻,除了“内鬼”也只是管理瑕疵。据悉,这批“山寨”爱马仕包价值约为1.44亿元人民币,已通过爱马仕官方渠道流向欧洲、美国和亚洲市场。
“山寨”爱马仕通过“官方渠道”流通,意味着假货滥竽充数进正品渠道,通过欧洲、美国和亚洲的各大专卖店销售给消费者。市场逻辑表明,爱马仕有义务厘清在售、售出的假货数量,能召回的召回,能验货的验货,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尴尬的是,据中国消费者的反馈看,中国的爱马仕专卖店对消费者的诉求是拒绝,爱马仕公司则不予回应。可以说,一批爱马仕的“山寨”赝品,戳穿了爱马仕的西洋镜。镜子里映照出来的是,爱马仕在售后服务上的严重缺失。这种缺失,说明爱马仕对消费者权利的漠视与倨傲,也彰显其市场布局上的严重问题。消费者并不期望每家企业都把自己当成“上帝”,但企业应该有最基本的市场常识和规则意识,即必须有严整的闭合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市场链条。
缺少售后服务链的企业,对内可以论定其内控制度不健全,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基因,对外判断是缺乏社会责任。是爱马仕不晓得维权的重要性?非也。近日,爱马仕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法庭打赢官司,起诉一些中国工厂非法复制其商标和克隆其商品,要求这些中国企业支付近亿美元的赔偿款。可见,其依法保护爱马仕知识产权的意识极强。可面对消费者的维权,爱马仕就变得消极诿过了。爱马仕爱自己不爱消费的资本本性表现得昭然若揭。至于爱马仕离任和现任雇员参与造假,更折射其内部管理的紊乱。
“奢侈品控”们要注意了,那些著名的奢侈品牌,也许在市场上真的是浪得虚名。除了吸金的能力,让人虚荣的声名,其市场品质可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爱马仕造假“西洋镜”照出的不堪,也许是那些奢侈品的市场通病:愿打愿挨,买责自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