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中国数据中心能耗占全国能源耗电总量的5%,是美国的3倍。而数据中心真正的耗能大户则包括不间断电源(UPS)、配电系统以及制冷系统在内的基础设施。”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综合处处长郭秀明的粗略统计则表明,全中国的电子产品,尤其是电脑,耗电量加起来当量相当于三峡一年的总发电量。(7月3日《中国经济周刊》)
这不是危言耸听的噱头,而是当头棒喝的警示。伊顿公司中国区总裁尚尔兵在该公司承办的“能源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论坛”上表示,网民们每Google一次耗能相当于烧半壶开水,IT
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已占全球总排放的2%。这样看来,有着3.2亿台电脑、1.2亿台彩电和11.3亿部手机(2011年数据)的中国,上述电子产品的耗电量自然惊人。
据悉,台式机计算机功率在200到300瓦之间,如按3.2亿台计算,每台功率取值200瓦,每天开机四小时,全年计算机耗电量就达到934亿度,超过了三峡电站年均发电量847亿度的规模。这样看来,三峡一年的发电量还不够中国电脑“吃”的。
在环保绿色和生态文明为现代人奉为圭臬的社情下,信息时代看似环保的新生活方式大大地欺骗了浸淫沉醉其中的现代人。这种庐山之惑带来的惊诧促我们反思,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是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还是侵入和掌控了我们的生活。一次停电可以让超级美国的城市陷入黑暗和瘫痪,一个骇客简单编程的病毒可以摧毁这个网络并从虚拟空间传导至现实社会,让宏大的社会系统陷入恐慌...这正如美国好莱坞电影常演绎的科幻电影一样,现代人很容易为自己津津乐道发明的技术发过来回马一枪,导致难以预料却有符合逻辑的灾难后果。
这种艺术性描摹的灾难电影,不仅仅是现代人发自心底的焦虑和恐惧,而是历次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辩证逻辑。第一次工业革命发轫于英国,在成就大英帝国“日不落”全球地位的同时使英国伦敦变成了煤烟雾売笼罩的“雾都”,从而使诗意栖居于田园生活的地球从此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所困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使城市变得万家灯火,但城里人再难有仰望星空的浪漫与联想,汽车飞机让人出行便利,但也造成了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并使大气污染变得更加严重。以生物技术、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至今依然方兴未艾。但生物技术带来的克隆、胚胎异物移植等等极大地挑战着生命差异的底线,给人伦道德带来潜在风险。核能技术的利弊至今开来时弊远大于利,且不说核子武库可以让全球毁灭的潜在隐忧,核能发电带来的核污染从前苏联到日本一直在提醒人类,人类很难做到善用与擅用。
中国一直都非工业革命的主角,获益者少,但却承接了工业革命的太多副产品。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高能耗、高污染在发展中的中国表现得异常明显。没有想到,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核心的电子计算机,也是耗能的“电老虎”。看得见的高能耗产业好治理,看不见离不开的电脑又该如何节能降耗呢?一个三峡都喂不饱全中国的电脑,中国的发展又如何“可持续”?
电脑好玩又好用,但是更要用好电脑,看来这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难题。
破解之道,除了电脑使用上的“节流”,主要开始“开源”。“开源”的途径就是让中国从制造业和消费品大国转型为创造业和发明者大国,目标就是由中国领衔拉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幕。这次革命,中国在引领技术潮流的同时不要忘了文化的中庸,扭转西方主导的前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功利型模式,开辟生态文明引导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路。
本文刊于4日时代商报、青年时报、华商报、楚天都市报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