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市凶猛,都是地价惹的祸

(2011-01-19 06:29:07)
标签:

杂谈

刊于时代商报

 

    “2010年第四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2882元/平方米,与市民关系密切的居住地价为4245元/平方米,环比增长3.67%,同比增长11.02%。居住地价同比涨幅超过20%的城市有11个,其中,北京以涨幅23.85%位列第七,首位昆明市的增幅高达94.51%。(1月18日《新京报》)
    房市凶猛,房价高企,都是地价惹的祸。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相关数据再一次证实了这个问题。另据国家统计数的数字,全国70个城市房价连涨4月,不仅佐证地价推升房价,更凸显房市调控沦为空调的尴尬。
    进入新的年度,高层频频放话,房市调控将成为常态。值得关注的是,这个常态除了包括信贷、财税等杠杆的调解作用,政策面还对扩建保障房寄予厚望。即以保障房中和房市,舒缓房价高企压力。保障房的地价策略,归根结底还是从土地上动脑筋,即保障房的土地由国家划拨,而不是出让。理论上讲,若保障房在房市中的比例越大,由于没有地价的推升作用,整个房市的价格自然会回落下来。
    但是,中国房市形成的野马脱缰之势,动力来自商品房。而商品房的土地性质,是有偿出让;地价越高企,房价越凶猛。数据呈现的地价平均高达4245元/平方米,又如何指望房价降下来?房价构成虽然一向讳莫如深,但以此地价而论,一线城市出现万元以上的房价并不奇怪,特殊地段出现数万元的天价房也符合逻辑。同样的,地价还在攀升,北京增幅高达23.7%,昆明市竟然增幅达到94.51%。这就不难解释,全国一、二、三线城市房价量价齐涨的惯性是何等之大,房市调控如何之难了。
    值得一提的是,地价涨得快,地方财政得利;房价升得快,不仅地产商凝聚利润,而且也带来了GDP的增长。讽刺的是,在通胀逼迫下,公众也会从储蓄银行转移投资在房产上。可以说,土地财政形成了一个很难逆转的怪圈,政府热衷、地产商高兴、公众盲从。也正是利益推动下的怪圈运转,造成了各地政府对保障房建设热情不够,公众基于对完全产权的要求对保障房也不买账。更困扰的是,由于保障房在质量、房型、分配上的不完善,也会衍生很多社会问题。本来是抚慰民生的安居工程,往往导致新的社会不公,诱发新的社会矛盾。
    土地国有,本来给予公权建造保障房的便利,却刺激了各地卖地的利益冲动。土地财政的大蛋糕,过去5年超过7万亿,仅去年一年,就是2.7万亿元。举一个形象的例子,过去5年卖地的总收入,相当于2009年的国家财政总收入。这些钱大多为一二线城市所吞噬了,遗憾的是这些城市变大了变美了,但是金玉了其外,民生却没有根本改观。社保、医保停滞;收入、就业没有改观,反而迎来了通胀;安居更是反讽标本。卖地卖出了天价,更孕育了一个紊乱的房市怪胎,给宏观经济带来风险。
    有人说这是中央地方财权事权倒挂逼迫土地财政盛行,或许有道理。但如果说土地财政积聚的天价资金反哺到民生层面,让民生实现安居,得到实惠,这也无可厚非。但实际上,地价高企除了推升房市凶猛外,给国家和公民并没有带来任何好处。
    所以,控制土地出让,压缩商品房规模;适当增加保障房土地划拨,保障民生安居;辅以信贷、财税政策;多管齐下,才能遏制住房市凶猛的势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