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烈》,效颦好莱坞的劣质类型片
(2010-10-25 08:15:43)
打着要开创中国新类型片旗号的导演高群书,用新作《西风烈》(10月28日上映)态度诚恳地兑现着自己的“诺言”。然而在最近的几轮媒体试映后,《西风烈》却被指抄袭好莱坞类型片,“特效场面泛滥”、“剧情单调”。对于外界的指责,高群书坦承:“我现在就是模仿好莱坞。”他还承认影片中存在“硬伤”,“剧情逻辑没问题,细节硬伤,我接受!”(10月24日《羊城晚报》)
高群书导演向来有性格,爱炮轰,是典型的性格导演。他的《西风烈》公开宣称是类型片,也属于他的从影风格。但是公映前的媒体试映,可以看出这部片子并无什么亮色。也许影评人的较为苛刻,但是高群书坦言承认对好莱坞的“模仿”,足以说明该片的山寨属性。不仅山寨,片子还存在“细节硬伤”(高导语),评者没说“烂片”已是笔下留情。
客观而言,前些年艺谋、凯歌和小刚拷贝好莱坞的申奥“大片”,已经引来骂声一片。但起码《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及《夜宴》之流,在场面上绝不亚于好莱坞大片的美学巨制,而且是三大导倾心打造、卖力而为,处处显露着三大导的执着。更重要的,这些“申奥”大片虽然不得老美青睐,但在国人骂声一片中搜括到足够的票房。因此,也算是成功之作。
高导的《西风烈》,从形式到内容都毫无新意之言。即使是电影名字,也直白到一看即知是什么东东。所谓类型片,就是一唬人的噱头。是拿来好莱坞西部片的场景,把追杀、逃亡、硬汉摆酷、飞车惊魂、枪林弹雨那一套美式大片元素杂糅进取,搞得刺激热闹罢了。这些抓人感官的娱乐元素,如果会编故事,人物形象塑造生动,用好用活用足无可厚非。但很遗憾,120分钟的《西风烈》里,打打杀杀的确实热闹,但连一丁点的悬念都没有。相比徐克的“狄仁杰”编故事的“通天”,高群书传递给观众的就是段奕宏(警察)、夏雨(逃犯)和杀手(吴镇宇)三方的打打杀杀,夏雨和杨采妮的感情戏也俗到几点。
讽刺的是,人们很轻易地就能从情节中看出高群书“山寨”了那些美国片子。逃亡学的是《亡命天涯》,杀手戏学的是《这个杀手不太冷》,“四大名捕”的硬汉戏明显有《敢死队》的影子,飙车怎么看都在拷贝着《生死时速》的镜头...至于苍茫的西部风光,甚至连好莱坞西部片的影子也没有学到,只是更像1990年代中国西部警匪片的意味。
连高导自己都承认是“乱炖”是“临摹”,外人评价为东施效颦应该不算是促狭。毕竟,高群书这么“乱炖”不是自我欣赏的,而是摆到院线给观众看的。不要忘了,中国观众已经进化到“90后”世代,审美眼光刁得很,娱乐品味高得很,从院线到网络,他们能够欣赏到最前沿最高端的电影。“乱炖”式的山寨类型片,已经严重滞后于世代。如果这样的片子出现在1990年代,也许会有相当的拥趸。不过也很遗憾,那个时代的中国电影正处于低潮,鲜少有人去看国产片。
这正是高群书导演的尴尬之处:他一方面不惮于承认《西风烈》的“临摹”、“乱炖”和“细节硬伤”,但是又绝不承认电影的特技和逻辑有问题;一方面他不害怕观众骂他的电影,却又忌惮影评者“说得太多”。这种矛盾性,让人联想到张艺谋在“三枪拍案”上线后的反应。而市场足以证明,“烂片”就是“烂片”,他不会因为导演的说辞而改变,哪怕这个导演是曾经拍过伟大作品的大腕儿。
电影不排斥借鉴和学习,也宽容娱乐化的模仿,但是大杂烩式的乱炖,只能是制造出四不像的劣质赝品。要学,包括高群书在内的中国导演,也要先学习好莱坞怎么编故事,然后再去折腾特技和类型这些劳什子。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