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开国产汽车的外国首脑们

(2010-06-04 06:22:43)
标签:

杂谈

 
    5月下旬,俄罗斯政府官员声称,政府考虑更换总统和总理用车,以国产吉尔牌轿车取代原来配备的德国奔驰轿车。对于汽车工业发达的大国来说,元首乘坐自主品牌的汽车并不稀奇,值得钦佩的是那些为鼓励和支持本国汽车工业发展,放弃乘坐国际豪华品牌汽车的首脑们。这些首脑们正悄悄充当起宣传员角色,利用自身影响力提高本国自主品牌车的地位。(6月3日《国际在线》)
    放弃进口豪车,选择国产汽车,那些外国首脑们的选择即使是作秀,也秀得可爱。不仅是俄罗斯的小梅和大普,韩国总统、印度总统、马来西亚总理这些亚洲国家的头头脑脑们,也都像约好似的选择国产车。他们的座驾甚至显得很寒酸,大马总理纳吉布开的“英雄牌”价格和丰田花冠价格相仿,印度总统的“大使牌”则和中国的夏利一般档次。可是,领导人驾着寒酸的国产品牌车,就好像流动的宣传车,提高了本国自主品牌车的地位,也在国民中间形成了使用国产车的典范效应。
    回望国内,中国现在是全球汽车消费老大,销量超过千万。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众所周知,在如此海量的公车消费中,纯粹进口的豪车数量不多,纯粹自主品牌的国产汽车数量更少,大部分是合资品牌车。很简单,挂着公车牌照的汽车,有几辆是吉利、奇瑞、北汽、华晨和长安?以在县市两级大街上飞驰的公用车而论,县处级用的一般是20多万的本田、丰田和通用车,司局级大体通用奥迪车了。相比之下,中国县处级官员的用车档次远远超过印度、大马总统、总理的规格。
    这个时候,公众埋怨公车浪费公帑、坐享特权是很正常的。人们也很容易算账:如果中国官员都像人家老外领导人那样用车,每年公车消费岂不节省近千亿元?千亿元能做多少大事小情呀。这意味着,只要我们的官员们稍微放弃一些官本位的特权,民生用度也就不那么捉襟见肘了。
    其实,在公车使用的制度规范上,中国并不滞后。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994年联合颁发的《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和相对固定用车。”如此规定和发达国家并无二致。但在执行中,这个规定就是一张废纸,基层乡镇领导,也都配有专车。和中国的许多事情一样,最终都难逃制度空置、监管缺位、落实不力的怪圈。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中国的特殊国情所致。一方面,中国是合资汽车生产大国,购买合资汽车品牌无可厚非;另一方面,公车消费是普遍现象。不过,国情并非公车无度消费的理由,所谓普遍性只是法不责众的人治借口。就前者而论,合资品牌固然有着国产血统,但无论是美系、日系还是欧系车,中国并不享有核心技术,只是分得可怜的利润。除非我们永远满足于低端的“中国制造”,乐于永远为外国车商“作嫁衣裳”。否则,从各级官员起,必须使用国产车为本国自主品牌打气。
    试想,如果大街上奔跑的公车都是奇瑞和吉利,中国汽车产业才算真正从大升华为强。遗憾的是,去年3月20日由国务院印发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初稿中,曾有“自主品牌汽车占公车采购比例不低于50%”的条款,但在正式文本中,只保留了这样的说法“政府公务用车向自主品牌倾斜,调整政府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可见,合资品牌的公关博弈能力远大于国产品牌。
    相较于合资品牌,国产品牌无论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准抑或市场开发上或远逊于合资品牌。但正因为国产品牌的羸弱,公共政策的设计更应该向国产汽车倾斜。各级官员,是不是也学学老外,多选用国产汽车品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