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电视剧《三国》首轮上星版权费高达150万元一集,有份参与购买的卫视都准备再花重金推广此剧,希望能够取得高收视而值回购买的价钱。这当中安徽卫视最夸张,居然为了配合5月2日至6月15日《三国》的播出,期间将更名为三国卫视,同时还会在安徽网络电视台同步播出该剧。(4月1日《东方早报》)
安徽卫视更名三国卫视?这不是娱乐八卦,而是现实操作。但是,这种省级卫视的操作,却带有太多的娱乐恶搞色彩。省台,在一省之内是电视台的老大,按照传统的舆论地位,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担负着舆论导向的宣传任务。因此,在电视功能的排序中,教化要比娱乐更为重要。安徽卫视更名三国卫视,为一部电视剧而折腰,不仅仅是在角色定位上的错乱和颠覆,而且给人以轻浮逐利的印象。
毋庸置疑,中国电视剧创作处于繁荣期。据不久前中国电视剧上海排行榜暨2010电视剧制播年会的统计,2009年我国电视剧产量1.1万集、359部。如此量级的电视剧,在各层级的电视台中形成了残酷而又胡乱的市场大战。尤其是省市级电视台,一部稍微看好的电视剧,就会引得一阵疯抢。电视剧制作者,也乐得一女多嫁,在电视台的抢食中大赚一笔。而囊中羞涩的电视台,只能播放那些不入流的平庸电视剧,但不管电视剧的收视率如何,一部电视剧总是被多台重播到观众严重审美疲劳为之。
所谓新剧《三国》,其实不过是老生常谈的重拍剧。老戏翻拍,也成为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常态。四大名著,一个接着一个的被翻拍,内容了无新意。当然,戏外的炒作却是极度营销到家,炒作方式多种多样---如借势名导效应,如胡玫加盟“新红楼”,如张纪中掌门“西游记”;如靠明星支撑门面--如陆毅出演诸葛亮,如张涵予演绎宋江,如韩雪变身薛宝钗等。当然,内中也不乏是非八卦,刺激公众娱乐神经,像胡玫的始乱终弃和红楼选秀;像张纪中提前曝光的剧中雷人造型,以及“话题女王”范冰冰出演潘金莲的辟谣等等。
电视剧制作者的市场炒作,是为了卖个好价钱,这无可厚非。纯市场化的电视剧,只要不违法度,哪怕庸俗和恶搞,更无伤大雅。但是,作为市场最末端的电视观众,最高不清楚的却是,电视剧到底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
安徽卫视似乎用雷人的行为艺术给出了观众正解。对于市场看好的电视剧,省级卫视也会低下高贵的头颅,甚至不惜自渎,更名换姓,委身为电视剧的姬妾。
当然,观众也从中品读出了异化的怪味。安徽卫视更名三国卫视,其实有着更为功利的目的。那就是借《三国》的东风,吸引更多的广告商入彀。在此逻辑下,电视台和电视剧心照不宣地媾和一起,联体为双赢的利益共同体。可以说,因为众多卫视台的千凤求凰,推升了《三国》首轮版权费高达150万元一集;而高企的版权费又反过来成为电视台广告招商的价格砝码,倒逼广告商更多的投入。因此,经过荧屏内外的激情博弈,电视台其实才是最后的市场赢家,才能获得高于电视剧本身的剩余价值。
作为准市场化的载体,电视台为了利润而更名换姓,也就不难理解了。说到底,都是孔方兄的诱惑所致。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家政府电视台,其主体身份都充满了公共性和公益性。政府、公众、市场,三者必须兼顾,为了市场利益而摒弃其公共性和公益性,自然是行为错乱为人侧目。
本文刊于4月2日成都商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