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裸检要兼顾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平衡

(2010-04-02 05:26:18)
标签:

杂谈

    裸检非传统意义上让人接受裸体检查,而是机场为安全检查配备全身扫描设备,全身扫描系统使用无线电波扫描生成乘客全身的图片,从而能够透过衣服看到暗藏在人体身上的异常物品。去年12月,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由荷兰飞往底特律的航班出现炸弹恐怖袭击未遂事件,恐怖分子将炸弹贴身携带躲过了安全检查。事件发生后,专家表示,如果罪犯经过全身扫描仪,便很可能当即被揪出。现阶段,美国境内有19座机场引入全身透视X光机,随后,欧洲各国、尼日利亚、韩国等纷纷引入这种仪器检查或开展相关试行实验。(4月1日《东方早报》)
    裸检是为了公共安全,对这一认知公众没有异议。尤其在恐怖主义无孔不入的情势下,采取裸检就成为很多国家无奈为之的必然选择。从实践看,这一技术手段确实可行高效。众所周知,越来越融入全球的中国并非恐怖主义的绝缘体,为应对恐怖主义的滋扰和风险,引入裸检模式也无可厚非。
    但是,从美国和欧洲少数国家的实践看,裸检确实是不得已而为的次优模式。在通过这种技术手段保障公共安全的同时,每个乘客的个人隐私也曝露在安检者的眼皮底下。这对乘客而言,确实是很难堪的事情。尤其对那些经常“飞行”各地的乘客言,每一次的旅行都要遭受隐私权被侵犯的尴尬。要隐私还是要安全?以公共安全的名义能否牺牲个人的一部分私权为代价,在欧美是个议论纷纷且没有最终答案的命题。从9.11事件后美国采取的裸检、指纹采集而一系列折损个人私权的公共安全举措看,虽然83%的美国人认为这些安全措施有必要(据2009年7月的盖洛普民意调查),但也14%的人认为应该取消这些措施。而且,国际社会也对此褒贬不一。正因为如此,美国只有19座机场引入裸检技术,多数欧洲国家以隐私为由没有在机场安装“裸检”高科技检验仪器,甚至限制机场试用。
    对中国而言,同样面临着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兼顾的问题。而起,可能比西方国家的困扰更为广深。西方国家,有私权至上的传统,有权力谦卑的品质,关键是有成熟的法治保障。无论是在程序还是实体上,公共权力对于个人私权,一般不敢僭越侵凌,否则会付出相当的代价。不得不说,中国处于法治社会的进程中,公民社会远没有建立起来。被西方国家慎用的裸检技术,如果拷贝到中国,可能会导致滥用。
    诚然,中国机场是否裸检,目前只是调研。而航管部门也强调,如果引进,会实现预先的广泛告知。但是,裸检的实质不仅仅是告知,而在于个人隐私能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全。毕竟,裸检不仅使人的隐秘部位显露无遗,甚至女性丰胸的假体都看得清清楚楚。如果安检人员言行不谨,导致被检者隐私被传播,裸检所承载的公共安全正义就丧失殆尽,而成为侵犯个人隐私权的工具和帮凶。更重要的是,航空飞行一族,在中国社会多属于精英人士。在“艳照门”事件频发,大众娱乐陷入低俗窥私窥阴的社会语境下,搞不好一些大众明星就会中招。因此,对中国社会而言,机场裸检隐含着防不胜防的社会风险漏洞。
    堵绝这些风险漏洞,靠安检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个人自律,只是浅尝辄止的打补丁,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此,完善法制,实施法治,明确规则,强化监管,打造一个兼顾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的系统平台,才是当务之急。如果说这个系统没有构建起来,就盲目引进裸检,恐怕会事与愿违,导致公众排斥。
   
   本文刊于4月2日嘉兴日报、新闻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