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21世纪不动产等经纪机构了解到,由于近期北京多个区域均出现房价迅速上涨的局面,已有不少准购房者将自己的购房计划延迟,由“准业主”变为租户。在北京工作三年的小马,去年10月看中了通州果园附近的一套二手房,当时房价为12000元/平米,年底时价格已经涨到了15000元/平米。春节过后,果园的房价已经涨到了18000元/平米。令小马大跌眼镜,无奈地决定先租房居住。(4月2日《新京报》)
这里说的是虽然是北京房价,但是中国房市是“全国同此凉热”。因此,北京房价飙升导致购房者选择只租不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据3月31日国土部的报告,自2001年以来的9年中除了2008年房价都在上涨。而去年我国住宅均价上涨了25.1%,为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
年初以来,中央遏制房价的举措一个接着一个,但是市场似乎当成了耳旁风,房市逐涨的惯性难以遏止。以北京为例,郊区的通州房价都已跃过万元大关。在二三线城市,现在也是一天一价,房市让全体国人都感到焦虑不安。当然,虽然房价一个劲的疯长,可是漫天遍野的高楼大厦即使卖出去,也很很少有人居住。据统计,房市一线的京、沪、深三地不少楼盘空置率高达50%以上,而超过10%就很危险。对此,提前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将此现象讽刺为“鬼城”。
中国人买不起房,原因多种多样,有政府卖地的原因也有开放商囤积居奇的因素更有税费繁杂等等,但众多低收入者买不起房难以安居同样是事实。吊诡的是,在买不起房的市场情境下,近年来市场上也弥漫着一股买不起就租的言论,这样的申论包括了政府官员和经济学者。但是,这种声音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在商品房主力市场价格高企的推升下,租房的价格同样也会水涨船高。
更重要的是,中国缺乏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房源,可租房源大都为私人所有,且这些可租房源又是滋生房市投机的渊薮。加上租房制度缺乏系统性,因此租房者的权益难以保证。所谓租房论,官员一出口就被公众嘲讽为晋惠帝式的“何不食肉糜?”在此语境下,现实中越来越多的租房者,自然就成了很残酷的民生无奈选择。这种被迫的租房热,不能证明租房论的正确,只能更加凸显房价之高的不合理。也就是说,这是民生多艰的民意凝聚,更是对房市乱象的集体逆反。
如果有人认为,租房热是破解房市乱象的缓释剂剂那就大错而错了。因为商品房价降不下来,租房价格同样下不来。这两个市场不是绝缘孤立的,而是密切相关的。更要者,买不起房的人们纷纷去租房,租房市场的供求变化也会导致房租价格高企。正如前述,租房大军的形成,并非理性的选择,而是买不起房的无奈。此情此景下,租房者众众,就充满了盲目性和带着强烈的情绪。
因此,买不起房去租房,是被房市倒逼下的退而求其次的民意选择。如果这种“其次”的利益诉求也得不到满足,民意就会变成民怨,这种怨气释放出来,当然会很危险。
感此,谁也不要为房价飙升下的租房热而怡然自得,那是房市逼近危险的前兆。当务之急,还是要平抑房价,把信马由缰的房市来回符合市场规律的轨道上来。要做到这些,政府、开发商、金融机构,似乎都要深刻反思,在利欲追求上有所节制。只有当商品房价和国民收入相适应时,人们才会有选择买房或租房的自由,才会有安居的幸福感。
本文刊于4月3日燕赵都市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