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消费和公共评价
(2010-01-17 20:34:36)
2009年中国富豪年均消费为170万元,这与上年公布的数字相比缩水30万元。中国富豪平均年龄41岁,男性居多。旅游成为中国富豪的最大开销,奢侈品消费则退居第二位。今年富豪的理财投资方向仍以房地产为主,占了1/3,选择股票的仅23%。(1月15日《重庆晚报》)
这里的富豪,显然指的是千万和亿万富豪。总体来看,这些富豪不是暴发的新富者阶层,而是既会赚钱又会消费一族。从调查结果看,他们不再将奢侈品消费当成最爱,而把旅游当成最大开销。这说明,他们不再追求显摆露富的炫耀消费,而是追求全球化而且高品质的消费模式。他们平均年龄41岁,说明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仅仅是资本家而且是“知本家”和“智本家”。从他们的理财方向看,选择房市和资本市场,意味着他们和中国市场与时俱进和血脉相通,证明他们不是游离于中国市场之外的寄生者。他们在2009年的消费比2008年缩水30万元,则符合经济危机年的时代特点。
简言之,中国富豪的消费越来越理性。市场经济诞生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富翁。从平均主义下的全民贫穷到市场语境下的新富者阶层产生,这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中国富翁也从启蒙阶段的“万元户”、“十万元户”成长为百万、千万和亿万富翁。中国富豪人数的绝对值增多,固然带来贫富悬殊加大,但是带来的是全民创富和共同富裕的希望,更孵化了中产阶级的萌芽。在此过程中,虽然社会依然浮荡着忌富、仇富的情绪,虽然暴富的中国富豪存在着自我炫耀、骄奢淫逸、缺乏社会责任等为富不仁的境况。但总体而看,富豪对待财富、穷人对待富人的态度都在转型升级。因此,富豪的消费理性和公众审视富豪的平常心,证明中国社会品质的现代化。
富豪消费,如果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而且演化为仇富情绪渲染下的公共道德事件,不仅富豪的消费有问题,公众认知也存在着偏狭。几年前,这样的新闻比比皆是。去年,中国富翁的消费已经不再是新闻,人们聚焦的是“富二(三)代”的消费品质和道德品质。自然,公众已经认可了第一代富翁的生活方式,对“富二(三)代”的指责,不仅不是仇富,而是抒发“富不过三代”的忧思,体现了公众的忧患意识。
市场经济说到底就是消费经济。只要是合法所得,自由消费是公众不可剥夺的权利。就常识而论,买一元钱的东西和消费百万元的商品在道德的内涵上没有本质差别。但是在市场贡献上,消费百万元的商品比一元钱的东西显然是天然之别。因此,富豪消费是值得肯定的市场行为。有数据显示,中国0.4%的家庭占有70%的国民财富。如果说中国富豪不去消费、不敢消费,而把财富存在银行寄生食利,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消费引擎将是孱弱无力的。
在中国亟需激活内需市场的情势下,中国富豪的消费力还有待提升。外国富豪有的,如游艇和私人飞机,中国富豪同样可以拥有;外国富豪没有的,中国富豪也可以拥有。对接全球化实现现代化,应该是全覆盖的。
当然,中国富豪除了会消费能消费和敢消费,也要学会社会回报,不吝社会捐助和慈善。其实,消费和慈善是富豪赢得社会尊重的一体两面。如果只有消费没有慈善,富豪们对市场的贡献就如锦衣夜行,不仅无法让公众认知而且会带来道德上的争议;如果富豪们一边消费一边慈善,富豪们就能一举两得,在满足自己高品质生活的同时赢得社会的尊重。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