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障房不是权力施舍而是权利救济

(2010-01-07 06:27:16)
标签:

杂谈

 
    吐七次口香糖,可能就要收回你的保障房。《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小区管理扣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扣分办法》)将从今天起至2010年1月15日公开征求居民意见。除了之前透露的6项严重违规行为一经违反,房屋即被收回等严厉措施之外,还有很多很温情的措施。包括首次轻微违规行为者,将只给劝告不扣分;扣分累计分数周期为两年,期满后自动核销,而且被评上文明小区者,还将给予5000元奖励。下一步,广州将对主动申请退出保障房者进行奖励,对具有诚信记录的家庭,符合条件再次申请住房保障的,将优先加分,优先安排。(1月6日《广州日报》)
    吐七次口香糖,可能就要收回你的保障房。这样的规定对保障房的入住者是不公平的,在旁观者看来这是对入住者的尊严冒犯。切记,保障房不是政府对低收入无房者的施舍,而是应尽的惠民之责和权利救济。
    但是,给保障房入住者戴上那么多的金箍咒,这不准那不改,动不动就以收回房屋来威胁,就会让住者感到战战兢兢,有寄人篱下的挫折感。如此保障固然是入住者安身立命的“蜗居”之所,但是如果连吐口香糖的自由都没有,这样的保障房就无异于嗟来之食。不要忘了,住进保障房里的人不是小学生,更不是圈禁起来的囚徒,而是享有住房保障权的公民。管理者管得太宽,抓得太严,入住者的权利就难以保全,尊严就受到侵犯。
    事实上,在房市泡沫威胁宏观经济运行、房价高企成为民怨渊薮、万千房奴为还贷负重前行的社会生态下,权力应该担承其主要的公共责任。除了政策宏调、压抑“土地财政”冲动和发挥遏制房市的有效执行力外,还应加快建设保障房以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需要。因此,保障房不是彰显政绩的符号,而是亡羊补牢的行政补丁。
    事实却是,2009年保障房建设是出师不利,“保障房工作进展不平衡”(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语)。主要在体现在地方配套不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8月底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的394.9亿元,完成率仅为23.6%。此外,已经完成的保障房中,在分配上或缺乏公开透明的程序,屡屡发生作弊丑闻;或已建成的保障房缺乏存在着设计不合理、质量不合格、入住不方便等等问题。所以,中央大力提倡的保障房,是从好事被执行成坏事的典型的行政标本。
    在此语境下,在保障房建设中并未落实到位的管理者应该多一些自我反思,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严格到让入住者感到行为上不属于精神上受压抑的各类管理规定,说轻了是管理缺乏人性化,说重了是权力一贯的武断在作怪。
    保障房建设,从资金来源上看,主要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资金、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净收益。这四项来源,要么体现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么要求地方政府造福一方,要么通过商业开发反哺民生安居。但不管如何,都要求管理者发挥公正的裁判和协调作用,把贫弱者的安居诉求当成大事来抓。保障房,不仅要保障住的人住得好,还要保障住的人舒心。
    至于保障房的“严格管理”,当然也不能荒废。但是需要管理前移,一方面要严在保障房建设上,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另一方面,要严在在保障房的质量、安居和分配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