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牛新闻稿”的尴尬与反讽

(2010-01-09 09:03:50)
标签:

杂谈

 
   截至7日,湖南省湘潭县立胜煤矿的火灾事故已经发现25名遇难矿工遗体。目前搜救工作仍在进行。5日13时40分许,立胜煤矿井下负240米处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电缆起火事故。井下被困矿工人数为28人。一篇由湘潭官方提供的新闻稿,6日遭到众多网友的批驳和嘲讽。这篇新闻稿用“工作措施有力,取得很好成效”来描述抢险工作。(1月8日《新华社》、《都市快报》)
    28名矿工被困,25名遇难,这样的矿难对矿工是悲剧,对当地的治理者而言应该是耻辱。洗刷耻辱,在行动上倾公共资源和动员能力,不遗余力地救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如此才能安慰矿难家属的悲痛和缓解社会公众的愤怒。在新闻发布上,就是要彻底、公开、透明地发布矿难原因、救助过程以及公众亟需了解到的一切信息。
    讽刺的是,官方新闻稿中竟然出现了“工作措施有力,取得很好成效”的字眼。典型的官样文章,冷漠的八股文风,不仅是对遇难者的冒犯,更是对社会民意的愚弄。难怪这一“最牛矿难新闻稿”引发了公众激烈的嘲讽和反驳。
    其实,如此官样新闻,并不鲜见。各种媒体,到处都可见到类似的修辞。而这一官样文章的原创,并非新闻记者,乃是行政机关的总结。因此,官样新闻不过是让公众发泄怨气的影子,真正的始作俑者乃是无所不在的官僚作风。正如当地报道组所解释的那样,“我们真实记录了现场的一些领导讲话,并没有歪曲事实。”
    而这,恰恰是官僚作风的可怕之处。无论什么场合,领导讲话已经有了模式惯性,总是套话连篇、报喜去忧、文过饰非。至于新闻记者,则成为领导的书记员,原汁原味地传递给社会公众。这并不意味着媒体对新闻事实的尊重,而是对权力绝对的服从。如果是在平常,对于领导和媒体的这种官样双簧,公众早就见怪不怪审美疲劳,也就是任其“宣传”而已。只是,这次是死了25人的大矿难,公众的眼眸都在紧盯着,都在看着你领导怎么做怎么说。此时再说“工作措施有力,取得很好成效”,显然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官话了。
    言为心声,能说不食人间烟火的官话,就不会真心去做让小民满意的实事。笔者不是恶意揣测,当领导说出“工作措施有力,取得很好成效”的时候,他考虑的恐怕不再是被困矿工的生命,而是一种辩解,而且是对上的辩解,而不是对民意的交代。众所周知,矿难之后,除了矿主倒霉,智能管理部门也要担责,最后追究的就是当地的主管领导。不客气地讲,这种冷漠无情的官场语言,是向上表功、向下诿过。说白了,考虑的只是自己的乌纱帽,根本就不顾及死者的感受,更是没有把民意的评价当回事。
    感谢当地的新闻报道组,正是由于他们对权力绝对的服从,才让公众有了批驳的靶子,才能真切了解这种让人莫名惊诧的官场修辞。“最牛矿难新闻稿”,牛得不是记者,而是领导。只是,在民意自觉的时代,在公众表达恣肆的时代,来自官场的这种牛人牛语,必须要接受公共舆论的考问。须知,公众不是和官员过不去,而是和缺乏基本人情常识的官样文章过不去,更是对官样文章背后的官僚作风过不去。
    
    
    本文刊于1月9日西安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