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文学迈入消费文化时代?

(2009-12-01 06:19:30)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国青年报文化周刊专稿
 
    2009中国作家富豪榜揭晓,今日由本报独家发布。今年是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第四次发布,依旧是公布前25位作家名单以及版税,与去年不同的是,曾获两届第一名的80后代表作家郭敬明,今年未能成功卫冕,以1700万的年收入屈居榜单第二名,而“童话大王”郑渊洁以2000万的年收入荣登首富宝座,比去年的“首富”收入多出700万。今年作家富豪们整体似乎比去年更富有,后起之秀不少,但啃旧作老本的也大有人在。(11月30日《长江商报》)
    犹记2008年的作家富豪榜公布时,陕西网友震惊而愤怒。因为陕籍作家贾平凹和陈忠实都没有上榜,而贾平凹当时刚刚凭《秦腔》而荣获矛盾文学奖。客观地说,陕西网友的不平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块古老的文化沃土培育了贾平凹和陈忠实等实力派的当代主流作家。值得一提的是,贾平凹、陈忠实今年依然未能上榜。这意味着,这个这个作家富豪榜是伴随消费时代而生的,和主流文学的经典写作时代是分野的。
    笔者以为,从自由写作的角度言,不慕财富的写作和追求畅销的写作都是值得尊重的。但是,文学是人学,有市场能传播才至为关键。作家们追随畅销时代的主旋,和市场形成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也契合了消费文学时代的需求。尤其在年末各种娱乐杂烩充斥的时候,这个文化的快餐味道不至于乏味或肉麻到嚼蜡的地步。因此,拿贾平凹和郭敬明相比,是不合时宜的。
    从今年富豪单的情况看,上榜作家呈现出极强的流行化属性。郭敬明、韩寒等新新人类的偶像个性作家依然是畅销的主流;郑渊洁、杨红樱则是少儿流行故事的写作高手;易中天、于丹更是大众化的“学术明星”。总之,这些作家不主流、不传统、不经典,但是绝对畅销,拥趸不少,这就够了。
    就此意义而言,作家富豪榜不仅给作家们标树了一个市场化写作的标杆,也给文化拓展了更红尘的大众化路径。更重要的是,上榜作家的文学,不求雅而求信和达,输出的是不用费劲就能娱乐和审美的文化营养餐。这比正襟危坐、搅动脑汁去理解传统文学的经典大餐要轻松许多。尤其到了年末,院线里放映的是让人乐呵的贺岁片,电视里策划着春晚式的小品歌舞大联欢,网络和平媒充斥着娱乐明星的八卦战。富豪作家榜单,不仅仅是大众文化添了娱乐的佐料,还给有志于码字的人以信心和愿景。就像那个号称初中毕业,却写出大红大紫网络小说《鬼吹灯》的“天下霸唱”(张牧野)。在全民写作的网络时代,富豪作家榜不仅是文化快餐,还是激活更多年轻人文学梦的催化剂。
    也说不定,上榜作家的某部现在流行的作品成为未来传世的经典。流行和不朽并不是有你没我的绝对,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在当时成就了世上最流行做畅销的洛阳纸贵佳话。现在,《三都赋》依然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还有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王勃,在南昌一气呵成《腾王阁序》,现在还不照样是文学经典?白居易的诗够不朽够经典吧,而当年白先生在长安时也是比易中天还要流行的“诗人明星”,他写诗不仅追求“妇孺皆知”,甚至被长安街头的浮浪子弟刺在身上。
    所以,文学的审美和娱乐效应,并不只有曹雪芹、蒲松龄那一种寥落江湖之远忧愤贫病而写作的模式,也有魏晋风度引领潮头的潇洒写作,更有李白仗剑走天涯式的豪侠写作,更有关汉卿零落教坊倡优和李渔留恋风尘式的写作。只要作品符合人学的审美趣味,只要文学是红尘白浪的典型艺术化描摹,文学就能兴于时传于世。
    再看作家富豪榜,郭敬明们能成为千万百万富翁,那不是体制内的权威机构评出来的,也不是精英书评家吹出来的,而是读者买出来捧出来的。这种畅销和流行,事实上已经实现了文学作为文化产品的市场使命。买书的人不会只把书当成摆设,而是要读的。读的过程就是把字和纸消化咀嚼的过程,经过读者心和闹的过滤,读者已经吮吸了书中的文化营养。这还不行吗?大餐也好、快餐也罢,终究都要形成营养元素才有意义。
    相较于博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却是市场毒药,我看流行畅销的快餐文学意义更大。如果中国作家靠码字都能成为亿万、千万、百万富翁,中国文学还不是天下第一?
   本文刊于时代商报、中青报文化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