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死不救拷问社会良心底线
(2009-11-06 07:59:15)
10月24日,长江大学学生跪求渔船施救落水者遭拒,引发社会对冷漠渔船的高度关注。记者调查发现,提出高额“捞尸费”、宣称“只捞尸体不救活人”的渔船,是当地一个“荆州市八凌打捞服务有限公司”所为。这是荆州唯一一家打捞公司。该公司并未取得“长江流域人员死亡打捞业务”。据知情者透露,该公司几乎垄断当地所有打捞尸体业务,估计年收入有百万元。而当地海事局、水上派出所等都没有捞救溺水者的工作职能。有人建议政府应对这一领域加强监管。(11月5日《新京报》)
一场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也牵出了见死不救的丑恶现象。现在,见死不救者现形,原来是垄断这片区域的打捞公司,年入百万元,只承揽打捞尸体业务。现在看来,这和早先学生反映和目击者提供的信息基本一致。这样的打捞公司,为暴力为捆绑,不救活人只捞尸体,其行为和舍己救人的学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种对比中,愈发显得红尘世界被功利欲望所污染的尴尬事实。一家打捞公司的经济人至上,拷问的是社会基本良心的缺失,榨出了是物欲横流绑架下的人的同情心的沦丧。这让我们无限悲哀,如果人与人之间连最起码的惺惺相惜都没有了,人性的极度冷漠必将异化为生物本能的自利相残。一边是大学生们用生命绽放的人性善之花,一边是打捞公司唯暴利而结果出的人性恶之果。这两种强烈的反差,不由得逼问我们打捞公司何以如此?
答案其实很简单,救人只是一种责任,是良心活。而捞尸则是一场业务,是用金钱赎买的经济活动。事实上,后者的经济行为其实无可厚非,但是问题在于,这家打捞公司恰恰忘了救人的道德责任。而这种责任和良心是用不着写在公司章程上的,而是印在自然人和公司法人心上的,即是一种条件发生式的自然行为。遗憾的是,打捞公司在此成了纯粹的经济人,成为被“尸”利驱使的逐利僵尸,期望僵尸有人性,那显然是与虎谋皮。
不过,长江口的谋“尸”利者的乏人性,监管者也难辞其咎。不要忘了,这样的打捞公司也就有垄断性,对于救人的其他公司和渔船甚至会进行报复。这种“只许自己捞尸,不许别人救人”的行为,隐然有黑社会性质。对此行为,海事和水警等监管部门监管力跑到哪里去了?更有甚至,偌大一个江面,溺水风险无时不在,而当地海事和水警部门竟然都没有捞救溺水者的工作职能。如果说执法监管部门都如此,又如何指望打捞公司去良心发现?
因此,打捞公司固然可恶,监管部门的管理失察更让人不安。三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用生命警告了这片水域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让死者瞑目,绝对不仅仅是给予其死后哀荣的赞誉,而是用实际行动整顿那些见死不救的打捞公司,激活其最基本的道德良心,同时呼吁监管者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亡羊补牢,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悲剧。
本文刊于11月6日晶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