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把方静逼成了间谍?

(2009-06-12 08:20:01)
标签:

杂谈


    最近有关于央视主持人方静的传言纷纷,11日22:43,方静开博澄清:“针对近日某人公开在博客发表文章,对本人恶意诽谤中伤一事,本人深感震惊和愤怒,特此声明:该文所述纯属子虚乌有,本人将用法律手段维护我的合法权利!”
    方静被说成间谍,已经风传了很多天,但是之前有过辟谣也就烟消云散了。阿忆旧事重提,说的有鼻子有眼,不由人不相信。须知,阿忆虽然是北大中文系的副教授,但也是央视的圈内人,而且还曾是《东方时空》的带班主持人,现在的张羽主持是他的师弟,他说方静是间谍,还能有假?
    所以呀,方静是间谍的新闻传播速度可以比得上光速,连很多主流媒体也跟风转载。而且,到方静辟谣,要用法律手段维护她的合法权益时,阿忆的博客依然高高挂着没有撤回。这搞得舆论相当混乱,如果方静真是间谍,还能出来辟谣?如果阿忆纯属“胡说”,怎么还不撤掉那篇惹是生非的博文?
    疑云虽然还在,但人们觉得阿忆这次太搞了,搞得太过火了,用是用甜蜜的语言把方静逼成了间谍。这样做的后果是相当的严重。
    阿忆很有才,是才子,这点没有任何人怀疑。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央视和凤凰卫视叱咤风云。但是,这也说明,阿忆有些不务正业,他穿着北大中文系副教授的花衣服装点门面,可是从来没有见他有过什么让人钦佩的学术著作。他的名气是靠在博客上耍花腔,嘴皮子而成名的。说得难听点就是江湖文人。阿忆说过很多另类的话,搞过许多哗众取宠的事,这些大家都当笑料罢了。毕竟这是一个“恶搞”的时代,尤其是被传统压抑数千年的文人们终于捞到机会逆反的时代,什么样的人都出来表现一番!这一点都不奇怪。
    不过,油嘴滑舌过了头,成了伤人的大嘴巴,就是不厚道了。随口把人说成间谍,这超越了开玩笑的底线。方静不是普通人,在哈佛做过访问学者,在美国在主流媒体当过新闻观察员。阿忆这么胡说,是逼着公共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联想,相信他阿忆的判断。
    所以,在“大嘴巴”的品质上,阿忆显然不如宋祖德。后者哗众的素材来自无伤大雅的娱乐,纯粹逗人乐子而已;取宠的目的很单纯也很纯粹,就是为了炒作而炒作。老宋算得上是真小人。阿忆算什么呢?穿着北大的马甲,顶着央视和凤凰卫视的名头,把人的政治名誉和人格不当回事儿,制造让人大吃一惊的新闻。阿忆算得上是伪君子。
    人在做,天在看。这么不明事理不知轻重地去搞,沦丧的是自己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在学校,难以师德垂范学生;在电视台,销蚀掉的是自己的诚信度;在社会上,则成了让人讨厌的促狭鬼。
    说得更远一点,阿忆这样的北大副教授何以如此花腔频频,以嬉皮为荣?我看不是什么文人才子洒脱不羁的“魏晋风度”,而是京痞文化的延续。1980-1990年代的王朔对此做了文学的概括:我是流氓我怕谁?必须指出,这里的“流氓”没有贬义,表现在京城一部分文化人身上特别贴切。那就是自以为是,信口开河,那无聊当有趣,把文化当酱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