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惠民工程变身惠官工程源于权力监督盲区

(2009-02-19 06:35:24)
标签:

杂谈

本文为19日央视风度评论专稿


    有基层干部议论,如此“挂羊头卖狗肉”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国家三令五申要求严格控制修建政府办公楼,而记者近日在江苏省灌南县采访发现,投资上亿元的所谓惠民工程——市民文化中心,建成后却是县政府豪华办公大楼。“惠民工程”成了该县违规修建机关办公楼的幌子。(2月18日《经济参考报》)
    “惠民工程”原来只是幌子,到后来成了“惠官”的县府衙门。这一暗度陈仓的违建工程,何以堂而皇之地搞起来?面上的答案是这样的:先找一个比“惠民”更为堂皇的理由----加快建设行政集中办公区,打造全国资源节约型、办公效能型、服务高效型的典范;再以建设所谓的商业会馆的名义降低行政审批的标准,将审批权划归己有。经过“白骨精”式的异变,不仅将“惠民”的文化中心变成了“惠官”的县府大楼,还连带着上马了违规的行政中心建筑群。
    在这起“挂羊头、卖狗肉”式的权力主导的违规游戏中,公众的眼睛始终是雪亮的,不过权力始终肆无忌惮地变着戏法,将违建工程进行到底。原因就在于,背后存在着对权力进行风险监控的盲区。
    这个盲区的形成,则基于耐人寻味的三个监督盲点。第一个盲点来自公众监督,虽然群众的眼睛雪亮,对于违建的过程一目了然,但是群众的力量相对孱弱。因为从当地政府明目张胆地操作看,权力从来就没有把当地民众当回事,即权力是以趾高气扬的姿态俯视和漠视着权利。在此不对等的情势下,公众只有无可奈何的一声叹息,而无法呛声出让权力谦卑的自省自律来。这一公共监督盲点的形成,是权力膨胀式擅用的基点,也宣告了该地公权执政为民意识的沦丧,凸显当地是公民社会洼地的政治文明生态。
    在此社会环境下,当地权力监督部门的怯懦和缄默也就成为必然,也就成为同级权力监督的第二大盲点。由于违建由当地的最高权力决策,当地的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等自然蛰伏于权力的淫威,而丧失了制衡监督效力。更重要的是,由于这项惠官工程是惠及当地所有权力部门,拥有监督权的权力部门在利益的诱惑下也就有意无意地淡忘了责任,沆瀣为失范权力的混沌之中。
    最让人不解的是第三个监督盲点的缺失。耗资数亿元的行政中心建筑群,在当地可是烜赫堂皇的标志。既然群众看得一清二楚,为何上级有关部门就视而不见?是其从来不下基层,还是视而不见和难得糊涂?这个问题要搞清楚。但无论是哪一种,上一级的权力也难逃监督督察之责。要知道,在权力如此自以为是的地方,其所畏惧的既非民众也非下级,而是其上级。所以,上级权力监督的盲点,是使这群违规建筑最后得以立起的主因,也最终造成了权力人治异化的盲区,更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得以庸俗化蔓延。一句话,上级权力监督的缺失,造成了下级权力的“灯下黑”。
    这起异化的违建工程,显然将成为公共批评的权力靶标。但仅有批评是远远不够的,当务之急是要“亮化”那片权力监督的盲区。而“亮化”的路线图首先是权力的自觉自省,即上级权力对下级权力严格的监督监控,形成法治润滑下的行政层级关系。此外,对于某一行政层级架构下的各职能部门间,则要发挥相互约束和制衡的关系,避免行政首长坐大,破坏民主决策的原则。更重要的是,是权力放下身段倾听民声关心民生,给予民生话语权,让民众敢于呐喊和监督。有这样的立体监督,权力就不会滥用,决策就不会违逆民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