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别墅何以成为贼窝?
(2008-12-25 06:44:03)
浙江黄岩有一片别墅区,每套别墅都价值200多万,奇特的是,这别墅群里近三分之一的房子,里面住的是小偷、流浪汉和拾荒者。据了解,该别墅区所有的别墅已售出,但业主自住的很少,大多数是用来投资,准备增值后出售赚一笔。但是,由于近期房地产不景气,二手房难卖,所以很多别墅无人居住。(12月24日《钱江晚报》)
豪华别墅荒芜无人居住,成为盲流们的栖身之所甚至是贼窝,这是极端讽刺的一副现实风俗画。当公众以错讹的眼眸和复杂的情怀审视这样的怪现状时,相信很多人意识深处都会充溢满负荷的疑窦:这到底怎么了?不过,这并不奇怪,乃是现实房市的真实投射。
这片被盲流和小偷们盘踞的别墅区,是房市虚热时代建立起来的,虽然完成了市场消费的过程,但此消费不是基于安居目的,而是业主投机的产物。在房价陡然走低的情况下,投资者无法实现高价转手,而又不甘心低价转售和出租,从而产生消费过剩的空置房。豪华别墅价格高、面积大,空置率更高,更容易成为业主手里的烫手山芋。在此情境下,业主们惟有默念房市转暖,哪有心情去打理空置的别墅?无人居住,物业管理自然跟不上,盲流小偷们蹩进别墅也就自然而然。
小偷、房市,本来没有必然联系,但在这里却演绎成“别墅贼窝”的公共事件。这凸显,宏观意义上的经济运行如果出现问题,就能很快传导至微观的社会民生。反之,如果民间万象里出现了细微的不和谐,也能发映出市场体制机制上的流弊来。因此,审视豪华别墅成贼窝,看成是普通的治安事件就显得庸常,鞭辟出当前房市的困窘和摸索出根治的灵药来,才有意义。
这个根治的灵药就是改变房市萎靡不振的政策设计。自9月份美国金融危机以降,国内各地救房市的声音一直不断,各地也都出台了一些针对性的举措。不过,将房市和刺激内需保障民生联想起来,则是近日之事。1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房市三举措,即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鼓励住房消费,保持合理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细化了在信贷、税费上放松二套房消费的组合新政。24日,发改委在向全国人大报告时又称,房价适度回调有利房市发展,但要避免大跌。
总之,近期一系列调控房市的新政,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刺激房市消费的目的很明确。尤其是在购买和转让二套房方面,提供了信贷和税费减免的很多优惠,这对于消化过剩的房地产当然是个利好。众所周知,中国房市的凝滞状态很大程度是由于市场信心匮乏和房地产商和购房者的观望心态所致。有政策托底,将消融房地产商高价坚持的顽固,也将破解消费者希望房价无限走低的不切实际,从而使停滞的房地产市场在较为理性的价格区位被激活,打破房市梗阻,消化房市的高空置率。
试想,如果有连续不断的房地产惠政出台,包括豪华别墅在内的空置房肯定会被市场消化不少。只要有人买房去住,盲流们就不敢去大模大样地去栖居,更遑论偷偷摸摸的小偷?
感此,豪华别墅住着盲流和小偷,解决的手段有很多。如加强物业管理,如业主看好门户,如相关部门予以惩戒等等。但这些手段也只能解决浅表问题,派遣不了业主心中的郁闷。因为小偷盲流不去住,空荡荡的房子依然游荡着业主被套牢的房奴魂灵。只有这些别墅卖出去了,租出去了,业主悬着的心才会落地。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