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入台:从「政治毒药」到和平使者
(2008-12-24 08:42: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香港文汇报文集 |
本文刊于12月24日香港文汇报\重庆时报
大熊猫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被誉为和平的化身,它们与大自然、人类和谐相处,也深刻注释了中华文明和谐、包容的文化精神。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昨天赴台定居,为两岸搭起了和平之桥、团结之桥和友爱之桥。
在蹉跎了三年之后,「团团」、「圆圆」这对憨态可掬的熊猫,昨日终于成功踏上宝岛的土地。具有「活化石」和「中国国宝」美誉的熊猫,向为国际社会最希望输入的中国宝贝,因为这体现了与中国的深情厚谊。据统计,自1957年至1982年26年间,中国赠送9个国家23只大熊猫,这些国家为前苏联、朝鲜、美、日、法、英、德国、墨西哥和西班牙。大熊猫输台,早在上世纪50年代起,就为相关人士所提议,岛内民众更是期盼一睹大熊猫的风采。遗憾的是,由于两岸分治的现实,这种美好的愿望被人为的政治想像所阻断。
岛内党争折腾蹉跎三年终抵台
2005年「胡连会」,大陆主动向台湾释放出赠送一对熊猫的善意,给大熊猫赴台打开了现实可行的路径。但被当时执政的民进党阻断,当局和一些绿媒更威胁若熊猫来台将「原机遣返」。台湾当局过激的表现,被当时人戏谑为把熊猫当成了「政治毒药」。在台湾民众的极度反感之下,当时的「陆委会」又抛出「熊猫为濒临绝种动物,必须考虑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团体及舆论对熊猫来台问题的意见」,将责任推给「农委会」,认为必须先经「农委会」讨论决定是否准许熊猫来台。显然,这是给熊猫入台制造生态和法律上的障碍。在此情形下,大熊猫入台的计划被一再搁置。
审视岛内的「熊猫政治学」,其实折射着岛内政党恶斗的现实。当时连战对此有精辟的论述,熊猫没有蓝绿,只有黑白,台湾当局惧怕熊猫入台,真的是黑白不分!事实也证明,一个连熊猫都不「放心」,对孩子童心都不「关心」的政党,也不会得到「民心」。及后国民党重新执政。大熊猫入台问题重新被提上日程。国共两党协商管道的机制化、「两会」沟通的正常化和两岸「大三通」的启动,彰显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水平,也预示着大熊猫输台的政治阴霾被驱。12月14日,台「农委会林务局」宣布,经「熊猫项目审查小组」对台湾相关动物园的实地勘查和审查会议决议,台北市立木栅动物园获准接收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和「圆圆」。这意味着大熊猫来台的行政困扰终被破解。
好事多磨,熊猫终于入台,尽管绿营依然进行政治操作,宣称政治上矮化台湾。但是台湾民众对于「团团」、「圆圆」的欢迎度超过90%。更有台湾名嘴揶揄绿营人士,绿营人士和其家人能保证不去木栅动物园观赏大熊猫?确实,两岸政治隔膜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动物,无论是大陆的还是台湾的,却没有政治属性和「统独」之分。给熊猫套上人为的政治马甲,既欠政治厚道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文化共融象征两岸团圆愿景
「团团」、「圆圆」确实牵系着大陆希望两岸「团圆」的美好愿景。毕竟两岸文化、血脉相连,两岸摒弃历史恩怨实现团圆也是互利共赢的结局。值得一提的是,愿景是愿景、现实是现实,一对大熊猫赋有再多的象征意义也不意味着大陆对台湾的矮化,而是在两岸关系良好交互基础上对台湾的尊重。所以,把政治的归于政治,把熊猫归于可爱,把「团圆」的象征归于文化的共鸣,才是理性的认知。正如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所言,熊猫是两岸最可爱的友好使者。郝龙斌也认为,「团团」、「圆圆」名字很好,不必改名。
因为那弯浅浅的海峡,两岸之间不单是地理上的分隔,也构成了政治上的鸿沟和难以排遣的心结。老死不相往来的政治怨懑和汉贼不两立的偏狭在全球化时代无异于孤独求败。而持这种心结的人,也往往发泄出言行错乱的不合时宜来,将熊猫视作政治毒药的人就是如此。好在这对可爱的熊猫还是如愿踏上了宝岛的土地,带给台湾的小朋友们纯真无邪的欢乐。
可以想见,秉承政治歧见的岛内绿营人士,还会向熊猫发出政治的呛声。但这样的「对熊猫讲政治」显得讽刺而又颟顸,因为「团团」、「圆圆」不会理睬那些喋喋不休,只会尽职地表现自己的娇憨,不辱两岸和平纽带的可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