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冬季长跑,好心难结善果
(2008-10-06 08:27:09)
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将于10月26日正式启动。在10月26日至明年4月30日的半年时间里,全国学生将坚持每天长跑。我省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每天跑1000米,初中生1500米,高中及以上2000米。(10月5日《扬子晚报》)
近年来,增强中小学生体育和美育的教育行政举措还真不少。如规定跳校园集体舞,如不许教师拖堂,如规定中小学生用眼和睡眠时间,如规定固定的锻炼时间等。这些善政如果真的能够落实到位,中小学生的体质、心智和情商确实能够得到改善和提高。毕竟,林林总总的调查都在显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下降。更重要的是,这些开出的行政处方,可以疗治尾大不掉已成惯性的书山题海煎熬,给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开出一条阳光路径。
亿万阳光体育的冬季长跑活动,是素质教育路径的深化和拓展。但必须指出,任何行政善政,不能止于善意,关键在于落实。回顾既往,那些已经生效的给予中小学生的惠政到底发挥了多少效用,如新近颁发的《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中规定小学生每天睡眠超过10小时真能做到?老师真的不拖堂?用不着教育行政部门检查督促,学生和家长们都心知肚明,做不到。原因在于这些举措一是操作性不强,二是强制度不够,三是缺乏严密的机制约束和全过程监管,四是和现有的功利性教育相悖,好的政策必然被执行中的对策置换异化,即要么形式主义地应付要么弃如废履我行我素。
如果说像老师不拖堂,让学生睡好觉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更遑论连续半年的全国学生长跑运动了。因为这听起来更像是一场策划活动,听起来震撼,想起来很美,动起来壮观,但落实起来很难。一方面,学生每天长跑千米以上,这浪费时间,对于连学生课间十分钟都要抢占的老师们而言,每天长跑太过奢侈;另一方面,这让老师们感到麻烦,数百人一起长跑,而且要坚持半年,难。更重要的是,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普遍很差的学生们陡然要跑千米以上,而且一跑就是半年,孩子们也吃不消。此外,还有场地蹇窘、时间统筹和人员安全等难题。主观、客观的难题成堆,这样的阳光体育能否普照整个冬季,实在是难以预估。说好听点,这是个充满美好愿望的童话;说得刻薄,则是难以落实的空话。
即使这个全国学生集体动起来的长跑活动能够“阳光下去”,成为中小学校园体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样的阳光成果也不能仅仅止于“大约在冬季”过期就作废的运动或活动,而应固化为制度和机制,使之长效化。
感此,行政决策应该着眼于现实的可执行性,而非满足于理想化的策划性,这在公共管理学上称为:不求最佳,只求合理。理性化的最佳设计如果不合现实理性,就颠覆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为政策设计之大忌。
阳光体育冬季长跑,过细的量化指标和运动型的属性,给具体的贯彻者学校带来了畏难情绪并让学生们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这些阳光活动还未开始落实就已经在执行者的心理上投下了阴影,导致政策设计者动机上的良善和实际效果的不合辙。
为了孩子,为了教育,政策设计也要着眼现实循序渐进,欲速则会不达。在中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亟需先进行体制机制的流程再造,新的行政举措才能发挥出实际效果。依托老的机制体制,希望用打补丁的修正方式来嫁接素质教育,无异于制造美丽但虚幻的童话。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