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七飞天:中国航天之路依然漫漫

(2008-10-03 17:43:40)
标签:

杂谈

分类: 美国侨报文集

本文刊发于10月3日美国侨报

神舟七号飞天,使中国航天科技实现质的飞跃。中国人释放出任何的激情和荣誉都不为过,从神一到神七,从无人到载人,从载人到舱外行走,向全球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人稳健的航天速度。但激情过后,中国应以理性冷却激情,因为和美俄等航天强国相比,中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确切地讲,本次神七飞天既非太空漫步,也非太空行走,而是系带式的出舱活动。据中国航天专家介绍,中国航天技术和美俄相比的差距,保守估计在10年至15年。主要体现在:一是新型运载火箭在性能、直径、运载能力和环保方面;二是在空间基础建设方面还缺乏美国那样有网络化天地联动体系;三是在航天体系建设方面。

  在中国在独立自主地发展航天事业的同时,欧美俄日等强大的航天集团也不会停止探索太空的步伐。所以,10年至15年的差距不是说赶就能赶上的。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之后,还有印度等后起的航天大国在步步紧逼。21世纪太空领域的大国博弈棋局已经展开,和现实的国际政治格局一样,太空领域也存在“三个世界”的激烈博弈。和美、俄第一流的航天强国以及和欧、日等具有潜力的航天大国相比,中国只能算是有实力的一极。

  宇宙太过博大,迄今人类科学的认识又非常有限。探索广漠的外太空,人类没有单打独斗的本钱,那只会折射人类本性的自私与狭隘。美苏竞赛性的航天之路曾写满血的教训和事倍功半的颟顸。中国作为古老东方文明的代表,其航天科技的路径应更有智慧和更多维,更好地利用人类已掌握的现代航天技术,积极探索和美俄欧日等国家的航天合作之路,整合人类航天科学的合力。在此点上,中俄两国在开发神七舱外航天服上做出了表率。

  从目前的情势看,中国的航天之路似乎还处于自力更生、自我探索的孤寂之路。这条自力更生之路,或许会在未来使中国成为或超越美国一样的航天强国,但这样的成本过于巨大,也容易造成人类文明的冲突蔓延至外太空。这对中国、美国和其他航天大国而言,都是种零和游戏。遗憾的是,虽然近期传出美国放松对中国火箭技术的管制,两国开始进行谈判;虽由于美俄交恶美国有可能将中国纳入太空合作伙伴的传言。但从目前的情形看,美国对华的畏惧、偏见和猜忌不可能使中美在外太空有更为融洽的合作。

  因此,中国只有单干。据悉,中国将于2010年至2011年底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类似于一个小型空间实验站,其后的两年内,中国将相继发射神舟八、九、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这就意味着,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外太空走的是两条平行的航天路,也意味着中国很难从美国成熟的航天技术中获益,而不得不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科技知识产权。对中国而言,这或能激发更为自豪的爱国激情,但从人类和谐和科学共享的意义而言,中国将要耗费更多成本和时间。这虽是无奈之举,但也促使中国冷静思考,能否采取更为妥帖的策略选择,和他国达成航天领域互利共赢的航天路径。

  也许机遇就在眼前。未来数年,美国没有航天飞机或航天飞船计划,只有2018年的重新登月计划。而从神七的成本看,远低于美式航天飞机的200亿至300亿美元,从技术互补和节省成本的角度讲,美国采用中国的神舟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和人力更为经济。同样,中国亦可借力美国共享国际空间站技术。此外,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实力下降,而中国国力处于上涨期,更兼中国拥有美国联邦政府5000多亿美元的债权。忙于救市的美国对华处于资本依赖,中美此时启动航天领域的合作,更能体现两大国间的利益攸关。尤值一提的是,中美航天合作具有化解两大国歧见的现实意义,使东西方文明的冲突消弭于地球村内,象征人类在太空领域的团结无间。这不仅体现中美两强担负的大国责任,也彰显一种直面宇宙未知世界的普世哲学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