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老外不能热情过度

(2008-08-18 07:04:59)
标签:

杂谈

分类: 环球时报文集

本文为环球时报专稿,刊于8月17日环球时报,见报稿和本文稍有变化

    奥运期间,来华的外国游客具说有50万人。他们来北京不光是为了看奥运,还会顺带着到各地走走,亲身体会中国的古老文化,游览中华的名山大川和感受中国的风土人情。来得都是客,我们当然要热情待客,让外国朋友感到宾至如归。对于我们的热情,各国媒体也都纷纷赞誉“给奥运游客家的感觉”(法国法新社)、“有一种热情正席卷中国”(印度《印度教徒报》)、“20万拉拉队的加油---中国的待客之道”(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这是好事,但毕竟这里不是老外们的家,只是老外们感受不同文化的旅游目的地。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热情的度,不要太过热情,搞不好就会让老外们尴尬。不久前,先期到达的外国记者就遇到了被四五个志愿者“热情”照顾的情况,结果搞得那位记者特别不好意思。
    这还不算是最尴尬的,上海有个花木咖啡论坛,是老外们定期交流的地方。但是每当老外们端起一杯咖啡时,对面就有一群大爷大妈盯着你看;老外们行个贴面礼或者拥抱一下,也会引起中国人的指指点点。被围观的老外们很不舒服,感觉“这里就像开了个动物园,我们就是动物园里的猴子”,以至于老外们提议用一堵墙来阻隔中国人热情的目光。
    在华生活多年的美国学者包立德曾撰文《老外中国游遭遇尴尬热情》的文章,他对北京和广州宾馆和饭店热情迎宾的礼仪小姐充满困惑,同时对中国朋友用公车接他的热情也表示不解。
    如果老外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对中国人的热情都吃不消,在中小城市,尤其是从没见过老外的偏远乡村,老外们恐怕就会遇到更多热烈的围观和好奇的指指点点。
    奥运期间也是旅游旺季,喜爱照相的国人难保会热情地贴上来邀请老外们合影;喜欢孩子的中国人看到金发碧眼的洋娃娃说不定会亲昵地捏一下孩子的脸蛋;旅游景点的小贩们也许会热情过度地向老外推销纪念品...这些,都会让老外尴尬甚至反感。
    白岩松在采访国家体育总局肖天副局长时也谈到过度热情帮倒忙的事。老外在北京喝下午茶,只需要几种点心即可,咱们一上就十几种,什么豌豆黄之类的北京小吃都端了上来,人家搞不懂怎么回事,反而躲着走了。更有老外一天下来被咱们的志愿者热情问候帮忙400多次,搞得老外都哭笑不得。
    还有就是,奥运期间,可能会有很多的外国人住到中国人的家庭里。当老外和中国人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时候,咱们可能觉得既然“一家亲”了,就可以问一下人家的收入、年龄和家庭情况以示关心。甚至用勾肩搭背这样热情的肢体动作表达关怀,这也会让老外感觉很不舒服。
    这就是文化的差异,而过度热情不仅无助于抚平中外文化的鸿沟,反而会造成更深的误解。譬如我们习惯性的问候:“你到哪里去?”就会让老觉得你是在打探人家的隐私;譬如我们随意一句“你吃饭了吗?”,会让老外误解成你邀请他吃饭;还有我们常用筷子为人夹菜以示热情的待客之道更会让老外觉得不可思议。
    所以,作为奥运东道主的我们对老外热情一点没有错。但是考虑到老外们不可能在短短的奥运期间入乡随俗,我们最好还是迁就一下客人,用都能理解和都能接受的礼仪去对待老外。无论是在奥运场地还是在其他地方,除非老外真的需要帮助,我们不要自作热情地紧贴上去,问这问那,那不是帮助而是骚扰了。这种时候,我们一声简单的问候或者颔首微笑,就算尽到了东道主的责任。
    儒家文化讲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讲究中庸之道和不卑不亢。奥运会是中国展示本国礼仪文化和风土民情的窗口,也是老外们集中体味中国的平台。我们热情过了头,会让老外们觉得中国人矫情、自我和缺乏自信,反而不利于中国形象的展示。我们要让老外们看到,中国人无论对自己还是老外,都是同样的彬彬有礼,都是一样的热情大方。这样,老外才觉得中国人的热情是发自内心深处,才感觉自己不是游离于中国人之外的异类,才能体会到中国人开放平等的人文气息。
    当然,中国人也有需要热情万丈甚至激情四溢的时候,那就是在奥运赛场上,我们不吝于给任何外国运动员送上热烈的掌声和热情的加油。
http://2008.huanqiu.com/comment/2008-08/196687.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