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字拨动中日两国人民心灵共振的琴弦

(2008-08-15 05:17:12)
标签:

杂谈

分类: 世界新闻报

本文为世界新闻报专稿,刊于15日第二版,内容与本博文稍有不同,请勿转载

 

 

    宏大而又充满中华文化元素的奥运开幕式震撼了全球。对西方人而言,鸟巢里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只是场面的灵动和热闹,而看不懂其中的门道。但是,对于同属儒教文化圈和汉字国家的日本而言,中华文化的原生态演绎却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共鸣。因为,世界上最相似的两个国家在文化上有着相濡以沫的历史传承关系。
    日本的汉字借自中国,日本古代的政治制度源自盛唐,日本的浮世绘和中国的山水画有着意境相同的文化内蕴,甚至日本的古都奈良也是仿制盛唐长安。往事越千年,因为奥运,中国和日本有了文化默契和心灵共振。
    当鸟巢里象征中华文化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时,当写意的水墨泼出绚丽的文化之花时,当象征孔子三千弟子的演员们手捧书简朗朗表现中华礼仪时,日本人有感同身受的心灵激动。这从日本NHK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中即可窥出端倪,作为嘉宾的是日本著名音乐人谷村新司。在直播中,他和主持人一直在激情地赞叹“太惊人了”、“了不起”、“奇观”、等等。尤其是象征活字印刷的方阵和着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演绎“和”字的演变时,日本主持人惊叹:“汉字的绝美被表达地淋漓尽致,让我们日本人应该觉得感谢中国文化才对!”
    这一刻,相信每一个日本人都激动万分。因为一个“和”字,将中日两国人民的美好情感深深地融汇在了一起。在中国,“和”有和谐、和平、和气、和美、和合...;在日本,“和”是日本的象征,日本民族自称大和民族,日本服装称为和服,还有和歌、和乐、和酒...虽然中日两国的“和”字解读不同,但美好的意涵却是异曲同工。开幕式上,还有一个细节,即鸟巢内的每一个嘉宾,都配发了一把折扇。人们或许不知,折扇本称倭扇,本系东瀛发明,是日本遣唐使作为贡品传入中国的。所以,当鸟巢内的演出激发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和合而鸣时,嘉宾们也都将融合中日文化的折扇握在手心,感受着东方文化送来的阵阵清凉。
    因为文化的共振,中日两国人民和运动员在鸟巢的舞台上和奥运赛场上忘记了曾经的不快、争吵和聒噪。人们犹记,在开幕式上,日本代表团几乎每个人的手中都一手握着日本国旗,一手拿着中国国旗。那是日本运动员对中国的尊重。同样,当日本柔道选手内柴正人和游泳选手北岛康介荣获金牌时,中国观众不仅给他们热烈加油,在日本国歌奏响时也一起起立。这是中国观众对日本的尊重。难怪日本《读卖新闻》赞誉中国观众的文明素质很高。这种相互尊重,对有着相同文化语境的中日两国人民而言,是对“礼尚往来”身体力行的诠释。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奥运的日本体操队的核心人物鹤见虹子,她自由体操的伴奏曲即由旅日华人音乐家吴汝俊所作。不仅曲子中融进了中国京胡的演奏,在其体操动作中也挹注了传统京剧《霸王别姬》中的造型和少林拳中的动作。激烈博弈的赛场,因为这种文化的亲和而多了温馨和友谊。
    如果说中日两国政府间的握手化解的是政治上的争执和历史的恩怨,奥运赛场则给中日两国运动员和人民提供了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契机。中日两国和而相通的文化背景就是泯去双方歧见恩仇的催化剂和缓释剂。当两国人民以相互关切的眼眸相互凝视对方时,发现对方和自己不仅没有什么不同,反而惊喜地发现对方在文化在思想在习惯上都有一种心照不宣的感觉。一衣带水,不仅是地缘上的毗邻,也是文化上的相近,更有情感上的认同。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东亚的两个重要国家,期冀通过奥运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升华,也是中日两国共同的梦想。梦相同,当然情相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