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管异化“油老鼠”是公共管理的病态体现

(2008-07-08 05:43:25)
标签:

杂谈

本文刊发于7月8日中国经济时报

    “有穿着城管制服的人员趁夜间在海口城管支队仓库偷偷地拆卸被扣车辆并且把车油全部抽走。”日前,海口市民张先生向海南经济报反映“海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里有人监守自盗”。对此,记者联系该支队相关领导。该领导表示,这么做并不是偷油而是出于安全考虑。但至于抽出来的油去了哪里,他说:“车油反正我们不是拿来喝的。”(7月7日《海南经济报》)
    关于城管的新闻大抵负面得多,正面得少。这则新闻,乍看上去充满了娱乐效应,其实深究下来,则是城管管理的病态体现。因为城管由管理者而异化成偷油的“油老鼠”,这种社会角色的异化实在是太大太不可思议。如果说,每一次城管打人、执法过错被舆论曝光后的遮掩和辩解还说明城管有起码的道德和责任判断。这种“油老鼠”式的强词夺理---“车油反正我们不是拿来喝的。”则验证城管执法素养和公共管理意识已经病入膏肓。
    有人拿物权法佐证城管偷油行为违法,因为被城管暂扣的违法车辆在无权上依然属于车主,城管无权处置。即使处置也要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其实,给这些城管“油耗子”宣讲法律不啻对牛弹琴。因为作为执法者,他们不是不懂法律,而是对于法律有一种惯性的轻蔑。不依法行政久了,违规管理习惯了,其思维意识里就只有任性使为的人治偏执。而人治最大的恶果就是侵害管理相对人的人权和物权。
    这种公然侵权的病态管理的可怕之处在于,城管对自己的行为不仅毫无反省意识和羞赧表现,反而以更为不堪的辩解和强词夺理来愚弄公众。譬如该事件中城管所标榜的“非偷油而是出于安全考虑”,譬如城管拉出消防规定来为自己的行为遮羞。这也决定了异化为“油老鼠”的城管们无法实现“知耻而后勇”的自我更新,只能以上一级行政整顿的方式纠正他们的错误。即矫治这种病态管理的方式只能以行政猛药或手术式休克疗法去解决,就像贵州省委建议瓮安党政免职的方式那样。确实,城管异化为“油老鼠”的病态管理根源出自权力自持获利语境下的人治心态,掳去这些人的权力,城管偷油就失去了侵夺管理相对人权力的载体依傍。
    关键是,在媒体曝光“油老鼠”的行为之后,在城管“油老鼠”们缺乏反省之后,管理相对人的权利能不能得到救济,“油老鼠”们能不能被依法惩戒担责。可以说,只要类似“油老鼠”的行为还在,病态的管理基因就会在城管队伍中复制并随时被激活,成为整个城管队伍中的病根病源。
    城管“油老鼠”现象不是单纯的管理失范现象,而是城管一系列不和谐城管程序中的乱码。广而言之,这种行为也隐隐约约折射了执法单位重权力轻权利的通病。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低下,管理机关的公共素养匮乏,已经成为法治时代的瓶颈因素。考量和评价一地一国的法治水平,有法可依的法制健全固然重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的执法实践更不可或缺。尤其是像城管这样和城市底层民众打交道的公共管理者,能否依法行政,不擅权、不谋私、不侵权,其执法品质如何,最能体现行政执法的普世水平。基层执法呈现短板状态,而且经常性引发民怨,建设法治国家就是一句空话。
    当务之急,疗治城管执法紊乱和公共管理病态不是张扬什么人性化,而是亟需强化依法行政水平,遏制权力诱惑下的谋私心态。唯有保持城管执法者有良性运作的机体机制,才能确保权利不受侵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