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矿泉水里荡漾出来的甲肝风波

(2008-04-10 05:09:55)
标签:

杂谈

 

 

   7日贵州省卫生厅通过媒体发布,日前发生在贵阳学院甲型肝炎疫情病源系部分学生饮用的竹园牌桶装矿泉水有问题,目前,卫监部门已责令其停业整顿;各级疾控部门已对该校的1万余名师生接种疫苗。(4月9日《贵州都市报》)
    111名学生因喝不洁矿泉水染上甲肝,敲响了公共健康的警钟。讽刺的是,导致这起公共健康事件的,乃是美其名曰的桶装矿泉水,这就不是单纯的意外事故,而是显然的人祸所致。
    矿泉水里能够荡漾出公共安全事故,绝非偶然。因为桶装水质量不过关是个老大难问题。据统计,每年市场上流入的劣质桶装水达到150亿桶左右,按照每桶20升算起,劣质水容量达3000亿升,人均200多升。这些所谓的桶装矿泉水大都来自井水、自来水和天然水,有的甚至不经加工直接灌注而流通到市场。在非法生产者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公共健康则面临着无时不在的隐患风险。如果说家庭用水人们还刻意选撷正规品牌的桶装水,一些公共场合如大中小学校的用水,就少了个体安全认定的保障。而供水方基于成本考虑,则习惯选择价格便宜的桶装水,根本不去查看桶装水生产厂家是否具有卫生许可证和水质合格的鉴定书。这正是贵阳学院因为矿泉水而致甲肝疫情蔓延的主因。
    当下时节,正是肠道传染疾病的高发期,不洁饮水是导致疫情爆发的主要传播源。加强水质管理和卫生检查,就成为公共卫生的迫切任务。由于饮用桶装水已成日常生活习惯,故而监管机构应对桶装水进行全过程的风险监控。在生产环节,首先是审核桶装生产厂家是否证照齐全,是否拥有生产资质;其次是对其原始水质和生产流程进行监控,避免劣质水源通过偷工减料的加工流程摇身变为成品水;在市场流通环节,质检、工商和卫生防疫等监管部门要做好市场抽样检查,堵绝劣质水进入消费终端。这还不够,大众媒体还要实行定时通报制度,曝光不合格桶装水厂家和品牌,公布质量合格产品,让公众自觉选择放心水和健康水。
    在需要提供饮水机的公共场所,供水单位更要负起保证饮水安全的健康责任,向公众提供优质安全的水质水源。如果做不大这些,应采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切莫因为“好心”而做下有害公共健康的“坏事”。所谓饮水思源,如果这里的水是毒水,隐者所思就非感恩之心,乃是憎恨痛斥了。
    任何一起公共安全事故的背后,都隐藏着当事人行为失范而监管者管理失察的因素。这起矿泉水里荡漾出来的甲肝感染事件同样如此。公众不免诘问:富有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学校何以如此孟浪,将劣质水引入学校,让一众学生饮用?是麻痹、粗心还是根本就没有公共健康的意识?破解这些疑问,绝非校方的亡羊补牢就能缓释。找出担责人,使其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才算契合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