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南都深圳时评
关于深圳兴建中国第一高楼的议论莫衷一是,但不可否认的是,新的深圳高度即将到来。(12月24日,深圳新闻网)
除非国家有限制中国第一高楼的法治规定,“中国第一高”就是一个理性的城建选项。不惟上海可以兴建,深圳和其他城市都有追逐第一高的自由。
深圳综合实力雄厚,2006年GDP达到5684亿元,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四城。凭此实力,博弈“中国第一高”,我看行!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城市建设以高楼为主,曾经“全国第一楼”的国贸大厦、曾经全球第八的地王大厦,可以说,每一个十年左右的时间,深圳的摩天大厦都在全国、全球的排行榜中名列前茅。作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深圳城建追求新的高度顺理成章。
深圳和北京广州等历史城市不同,没有历史建筑的叠加遗存,因此少了城市建设上的负担。中国古代建筑,存留较少,形制低矮,由于历史久远,故而陈旧斑驳;中国近代建筑,虽沿袭欧陆风格,但也较为低矮破旧。因而,像北京、广州这样的城市,现代城建必须考虑到建筑协调的问题。至于兴建摩天大厦,要么以毁坏历史古迹为代价,要么建在城郊新区。前者曾有惨痛教训,后者经济成本太大,故而这样的城市不宜斥建超高摩天大厦。同理,欧洲的巴黎、伦敦、罗马等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如此。所以,上述城市不建或少建摩天大厦不能成为阻止深圳追高的理由。
可作深圳城建参考系的应该是上海和美国的城市。其共同特点是年轻、现代化程度高、经济实力雄厚。深圳开埠不足30年,比上海还年轻,更有资格兴建中国第一高楼。
至于摩天大厦所带来的维修、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难题,应该不是困扰。高楼能建起来,就有办法养下去。
深圳成功获得了2011年的第26届大运会举办权,也需要一个独特的城市名片去文宣。还有就是,深圳有着夹在香港和广州中间的城市“三明治”尴尬,第一高楼显然是给世界青年留下印象和突破城市瓶颈的绝佳选择。
最终建不建,还是要取决于深圳民众的意见。就像厦门民众博弈PX项目一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