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姜昆公众形象最佳隐喻的相声界尴尬

(2007-12-21 08:24:26)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深圳商报文集
12月21日深圳商报
    据《光明日报》报道,17日,由天下英才传媒、南方周末、中国消费者调查网等主办的“2007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举行了颁奖典礼。姜昆、赵雅芝、濮存昕、王刚、唐国强、梅葆玖等来自影视、曲艺、歌唱等多个领域的50多位艺术家和演艺明星出席了颁奖典礼。在“500艺人公众满意度排名榜”中,相声名家姜昆排名第一。
    客观说,这是公众对姜昆先生的认可,本是一件好事。可是仔细想来,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姜昆先生确乎在2007年无所作为---既无新作面世,也绝少在喧嚣的大众娱乐文化中成为热点。既然姜昆沉寂于公众视野之外,当然没有了烦扰的是是非非。如果仅以此将姜昆先生评价为公众形象最佳,对于公众无碍,对姜昆而言则是绝妙的讽刺----隐身于大众娱乐的江湖之外自然纯洁无瑕。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姜先生一人的尴尬,由于其在相声界的举足轻重,更隐喻了相声界整体式微的现实。
    相声界在大众娱乐中的地位走低绝非始自今日,在1990年代初就已露出疲态。原因在于电视、电影、网络等娱乐载体的多元,使公众更多了娱乐自我的选择。相声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地域性、单调的二人斗捧的枯燥性也和当代娱乐至死的民众诉求格格不入。此外,相声表演者的低俗化,内部行派的抵牾也使得这门传统艺术消蚀于内讧之中。从每年春晚人们更多追捧小品的娱乐倾向看,凸显相声已经成为话语类节目的附庸和点缀。
    在此情势下,拯救相声已经呐喊了多年,实质上还是雷声大、雨点小。2005年到2006年独,郭德纲曾经让人眼前一亮,以为郭氏将扛起复兴中国相声的大旗。时间最是捉弄人,寄兴于所谓“德云社”一隅的小郭终究摆脱不了孤芳自赏的品味,成不了征服大众的大器。因为这种小我的自负和相声大俗的公众娱乐格格不入,必然会在精英自许的泡沫中被公众遗忘。遥想侯大师时代,那是直面三教九流的江湖百态砥砺出来的鲜活艺术。嘿,相声表演者一旦被尊崇为高雅的相声表演艺术家,联系民间的灵魂就丢失了,所以嘴皮子里蹦出来的不过是插科打诨,哪能和公众期盼的幽默合拍共振?更讽刺的是,小郭本年度相声本业虽乏善可陈,可是却陷入了代言丑闻的漩涡中。所谓的相声希望就这样在不自重的公众娱乐中夭折了。
    这还不算,2006年底,马季去世;今年年中,侯大师之子侯耀文辞世。这两件事情本是相声界之大哀,然而在马季和侯耀文辞世间的那段时间,人们并没有思考相声界的事业发展问题,而是一再将相声八卦化,娱乐界要么纠缠于侯大师和马季的恩恩怨怨,要么掀翻出侯大师陈年古道的花边新闻进行炒作。内讧,八卦,不仅造成相声界的混乱,更撕裂了相声在民众中的良好形象。
    侯大师去世以后,相声界就缺乏德艺双馨而又深孚众意的领军人物,马季勉强算得上一个;侯耀文亦可以以独得侯门真传而叨陪在后。可是这两人的影响力较之侯大师依然不在同一档次。眼下相声界群龙无首,姜昆凭借历史上积累的人气可以算是当今相声界的掌门。姜昆公众形象最佳,意味着本年度姜昆没有负面新闻缠身,这是人格上的公众认可。但是作为相声艺术家,仅仅做个好人显然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承担起复兴相声的责任。这里的“复兴”不是要其实现广播时代全国人民听相声的娱乐格局,而是使得相声在当今多元的娱乐语境下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要实现这个任务,相声界就面临着革命性的改造,即从姜昆开始,到所有的相声演员,都要从所谓的艺术家自恋中走出来,到大众娱乐的最底层去接受民意的考验。接轨草根现实----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是这门艺术重生的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