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晚离了佩斯和本山就是鸡肋?

(2007-12-19 09:11:42)
标签:

人文/历史

特稿,勿转
   迫近年关,谙熟流行文化追逐的国人开始盘算着08春节晚会的小品喜剧大餐,陈佩斯和赵本山这两位“春晚小品王”则深陷娱乐口水漩涡中。
    在赵本山之前,陈佩斯和朱时茂曾是春晚的压轴节目,1984年的《吃面条》、1986年的《烤羊肉串》、1990年的《主角与配角》、1991年《警察与小偷》及1992年的《姐夫与小舅子》等都成为风行神州大地的喜剧经典。蛰伏民间的小人物坏人一旦被陈演绎,似乎就变了个样儿。在1980、1990年代公共评价依然桎梏于二元架构和公众缺乏自主娱乐的社会情境下,陈氏风格让国人初尝了娱乐至心的惊异感受。遗憾的是,在陈佩斯1998年在《王爷与邮差》中最后亮相之后,就在春晚舞台蒸发。之后就传出央视封杀、陈氏转行等等内幕。可是,对于陈佩斯的激流永通,国人几乎没有什么遗憾就在春晚上找到了小品娱乐的另一替补----赵氏小品。
    事实上,赵氏小品和陈氏小品并非陌路,而是在1990-1998春节晚会上和陈氏小品有着同台演出的机会。只不过那时的赵氏小品土得掉渣,东北地域色彩浓厚,在喜剧风格上还有说教巢臼,如1990年的《相亲》、1992年的《我想有个家》和1996年的《三鞭子》等,太过夸张的“二人转式”喜剧应是往主旋律上靠,因而还没有得到观众真切的认可,也远远达不到陈氏小品娱乐全国观众的那种普适性。
    可是,随着赵本山、范伟、赵秀敏“铁三角”组合以轮番的“忽悠”轰炸,间以赵本山、宋丹丹二人的绝对厮杀,使得赵氏小品成为春晚存在的理由。毫不夸张地说,全国人民看春晚,每年等待的就是赵本山的那几分钟。不过,近两年来,赵氏小品也渐走颓势,尤其是去岁和宋丹丹的《策划》不光是冷炒剩饭,忽悠逗乐的包袱也少了新意。今年以来,坊间一直传闻赵本山不想再登上春晚的这条“破船”,赶在观众彻底的娱乐疲劳前急流勇退。何况赵本山老夫溘然辞世,作为孝子的他能否登上08春晚舞台就成了未知数。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天大众媒体鲜有地充满了焦灼和矛盾,一方面人们对赵氏小品有了疲态,另一方面更觉得少了本山的春晚难以想象。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人们才会联想到曾经纵横春晚多年的陈佩斯,才会有由陈佩斯在08年春晚救场本山的娱乐渴望。
    可惜,公众是流水有情,奈何佩斯已是落花无意。14日,佩斯明确表示,现在迷恋的是“大喜剧”,也是选择一种“心情舒畅”的生活状态,而假设有一天春晚的氛围能有所改观,自己是否参与还要“看时间”。显然,春晚于他,早就分道扬镳。确实,陈佩斯离开春晚后,选择了一条“大喜剧”的舞台剧之路,从《托儿》最初拓荒成功,到今年转做历史题材的《阿斗》,陈佩斯的舞台“大喜剧”之路越走越宽。所以,他有睥睨春晚的资本。
    本山固然靠春晚起家,可是近年来也涉足影视行业,也是成就斐然,上不上春晚,对其而言也在两可之间。遗憾的是,多年以来春晚几乎都是语言类节目生存,而本山小品更是激活春晚的灵魂。而这种娱乐结构,也在观众思维中固化。佩斯之后有本山,所以高举小品旗帜的春晚还能持续下去,观众固然骂娘也只是“臭豆腐”心态。本山之后呢?春晚不再是“红旗能举多久”而是“无旗可举”了。如果春晚蜕化到就像贴春联和放鞭炮一样乏无生机只是程式化的民俗,索性去掉也罢。
    当然,在春晚的娱乐剩余价值还未消弭殆尽之时,民众心中依然流淌着惋惜之情。不过乏了累了的佩斯和本山果然要做那无意的落花,公众也只能发嗟然之叹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